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守株待兔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1.四条鬣狗足可以猎获一头河马,加上斗智斗勇,从“关门捉贼”变为“守株待兔”,今晚准能搞定!唉,我们不由得为这温顺、憨厚的河马大叔担忧起来。
2.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全力出击,千万不要幻想坐享其成,过守株待兔的日子!
3.守株待兔铐牢“盗车大王”。
4.拔苗助长是蛮干,守株待兔是白干,刻舟求剑是方便,亡羊补牢是实践,掩耳盗铃是荒诞,此地无银是示范,你若继续往下看,马上变成大傻蛋!愚人节快乐!
5.你再露两手,还象高考的时候那样,给我猜猜题,压压宝,我就把这些背熟吃透,来个守株待兔!
6.由于是夜间出动寻找猎物,这种隐形昆虫有很大的复眼,是一个守株待兔的大师级捕食者。
7.所有期待天上掉馅儿饼的都会饿死,所有期待守株待兔的都会失望,无数教训证明指望小概率事件救场是不可能的,常识就是常识,所有反逻辑的事儿都不会成立,按照客观规律和常识做事是正道。
8.我因为不愿意接受指引,所以一直都停留在一个原地,只想守株待兔,撞到一个殊途同归的归宿。
9.守株待兔:考试要想分数提升上去,不能靠守株待兔一样只练习几条题目,要彻底熟练所有的课本题目才能真正的拿到高分数。
10.我们守着车子守株待兔,坐在车子旁边的缝隙布控,终于发现了他,当时也没采取行动来捉他,等他偷了东西之后才把他捉下来,人赃俱获。
一、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二、翻译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三、出处和寓意
《守株待兔》是秦国韩非子所撰写的文章,其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守株待兔的道理: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才能有所收获,否则我们将一无所获,留下终生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