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功成身退是什么意思

功成身退是什么意思

功成身退
  • 功成身退的读音gōng chéng shēn tuì
  • 功成身退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功成身退的结构连动式成语
  • 功成身退的年代古代成语
功成身退的解释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功成身退的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功成身退的用法

功成身退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

用功成身退造句

1.他是位出色的运动员,夺得世界冠军后,便功成身退

2.时已初冬,冷风姗姗来迟,樱花树叶到了该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3.他在大事底定之后功成身退,从此隐姓埋名,做个与世无争的人。

4.为了避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他功成身退,弃官经商。

5.他早已厌倦羈绊他的名缰利锁,一旦功成身退便到乡下过隐居的生活。

6.我为你鞠躬尽瘁,最后你却没给我功成身退

7.只有当你愿意别人为你代劳的时候,你才能“功成身退”,这就叫做“使自己成为杠杆”。

8.待尘埃落定,功成身退,虚华散尽。

9.功成身退,隐逸山林,啸傲风月,逍遥一生。

10.如你功成身退,本公自会给你解药,而且还会让你一家三口团聚,你去是不去,悉随尊意。

《道德经》中"功成身退,天之道。"到底应该怎么理解?

作白话直意理解:江山打下之后,不是“主公”·“君王”的你,别以“功臣”自居,别贪图高官厚禄,要果断地弃官回家作自由民。这是天老爷安排的最好的退休生活。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东亚人与欧美人在对待“人性恶”的态度上,存在着截然相反的做法。

人性恶中的蛮霸、穷奢极欲、残忍、冷酷,等等,欧美人用堵的态度和方法,法律、宗教、文化,齐发力。比如婚姻,一夫一妻制,国王、总统也概莫能外。谁听说过他们妻妾成群?

东亚人则用导引分流法层层渲泄。皇帝主宰一切,生杀予夺,一时心情,一句话而已,全然不顾他人的妻离子散。宰相在皇帝面前被骂得狗血淋头不敢吱声,在群臣那里则拍桌子骂娘。一个族长在外面可怜兮兮,回到族里却可以吆五喝六,滥用族规,欺凌族中弱小。一介百姓,灰头土脸的,在家里是家长,就会给未必仵逆的配偶和子女动粗。

几乎每一个人,一方面在屋檐下做龟孙子,一方面在老子天下第一的环境中尽性显露着人性的恶。不止真,不止理,尽由心性。

平民百姓犹小“布衣之怒”,不过跺脚砸帽子。帝王就危险了。“帝王之怒尸横遍野”。一个大臣,好好的上着班,皇帝一不顺眼,一动怒:“拉出去,斩了!”命丟了。

比干,韩信,常遇春,谭嗣同……太多太多,惨不忍睹了。

儒家文化的铺路,《三纲五常》的轨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倒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保全了开国功臣。用心良苦啊!不愧“王顾左右而言它”之类的脾气好的皇帝。

好脾气归好脾气,他的“帝王待遇”是不会自愿舍弃的。

范蠡帮越王打下江山之后,带上美女西施,隐居山野,作富贵翁。明智啊!

功成身退”什么意思?

建立了功业后自行就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身:自身、自己。功成身退的典故:构建不听范蠡劝告,主动出兵攻打吴国,被我王围困在会稽山,眼看已经走投无路,范蠡像勾践献策,请他委屈求全,投降吴国,以保存实力。

后勾践命文中守国,带着范蠡入吴为质,在吴国为奴三年。

功成身退是一种大智慧吗?

古语有云: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傲。人生之事,如江上行舟,有顺风顺水之时,亦有惊涛骇浪之日,在浅滩处上岸,在激流中勇退;是谓,好事不可占尽,名利不可全得;世之明理,乃人生大智慧也。

惜时,陶公范蠡与文种,共辅勾践阀吴复国,功成越兴,二人居功至伟,范公遂辞官隐去,泛舟五湖。行前至书文种,曰:蠡虽不才,明知进退,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郎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以履危,不可与安。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明矣。然文种悟时已晚,越王听信谗言,命其自尽,终验兔死狗烹之言。而陶公范蠡,隐退江湖,神仙眷侣,更姓入齐,经贾营商,富可敌国,归年耄耋,可谓功成身退之完人。

汉时张良,高祖肱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汉室既定,子房遂鲜闻政事,称病辞爵,终保其身;而不若韩信英布,居功自傲,得陇望蜀,贪恋禄位,身死名毁。究其根源,是为子房知进退,明可为与不可为,更知鸟尽弓藏之理也。

宋时,立国诸勋,闻杯酒之言,既明太祖之心,遂释权身,世享荣华;明代,开国旧臣,十之有九,身死爵丢,剩其之一,或远或夭,盖复蹈弓鸟旧事也。清之羹尧,功高权重,身居显位,清帝之赏,无以复加,若当时身退,辞官出世,其身家又何能不全尔?殊非不闻弓藏旧事,而更眷恋高位,难舍炙权乎。

从古至今,唯退让谦恭,甘守寂寞者得以保全;唯久居高位,不知身退者而身败名裂。吾闻道家有云: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天下旧事,莫不如是也。故能为功成身退之事者,乃天下至明至智之人也!

功成身退谁创造的?

出自《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功成身退的句子?

【功成身退解释】: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近义词:知难而退 急流勇退 功遂身退

1、他早已厌倦羁绊他的名缰利锁,一旦功成身退便到乡下过隐居的生活。

2、而站在高洪波本人的角度看,他此时辞职,尚有点功成身退的味道,如果他率中国队败走预选赛,那么他为中国队攒的积分和排名也就付诸东流,其“功劳”。

3、待尘埃落定,功成身退,虚华散尽。

4、如你功成身退,本公自会给你解药,而且还会让你一家三口团聚,你去是不去,悉随尊意。

5、封南灵为护国公,晋武侯,但南灵婉言拒绝,因为出山之时有言,功成身退,归隐山林。

6、一代新人换旧人的道理你还不明白么,唉,我就全心全力帮这小子一把吧,待完成这个项目后,也是时候功成身退了。

《水浒传》中,哪个好汉最能做到功成身退?

《水浒传》里功成身退的例子屈指可数,比较有名的大概是混江龙李俊、入云龙公孙胜、浪子燕青、花和尚鲁智深和行者武松等,其中又以混江龙李俊最是过得风生水起。现在待我把他们的结局一一道来。

第一名,混江龙李俊。平定江南后,李俊看出朝廷对梁山好汉的险恶用心,便诈称中风,带上童威童猛归太湖隐居。其不恋荣华富贵,不存侥幸心理,十分值得赞赏。也许是福缘深厚,他后来反抗当地官府暴政,和弟兄们乘舟出太湖,至海外,南征北战,最终打败当地土著,建立了暹罗国。人们常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气好的时候走路都能捡到金子。李俊就是交了老来运的人!当年舍身忘死忠心报效大宋朝廷,却要被朝廷所猜忌,随时面临冤死的下场。当他不存富贵之心,毅然退隐,偏能够干出事业,功耀千秋,成为流芳千古的英雄豪杰,好像真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这个说的正适合李俊。

第二名,入云龙公孙胜。公孙胜的经历和张子房相似。像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一样,他积极辅佐宋江征方腊、平江南,立下了汗马功劳。然后谨记老师的教诲,毅然决然告别带头大哥宋公明入山归隐,修习长生大道,追求仙人的境界。他之所以能善始善终,是因为一直就看轻富贵功名,辅佐宋江建功立业不过是入世修行而已,那也是以后修习长生大道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公孙胜和张良一样拥有相同的心态,直把富贵看作浮云,可谓大智大慧之人也。

第三名,浪子燕青。征方腊胜利后,燕青得知朝廷的要迫害梁山好汉,立刻请求卢俊义和他一起挂冠归隐。卢俊义贪恋荣华,心存侥幸,不听燕青的忠言,落得悲惨殒命的下场。而燕青收拾了一些金银财宝,回家过起了世俗财主的生活,虽然没有赫赫声威,却也前呼后拥,得以善终,不可谓不明智也。

第四名,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的格言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他追求无拘无束和问心无愧,并且身体力行。朝廷要给梁山弟兄论功行赏时,鲁智深无心做官,不听宋江的挽留,毅然远离朝廷,归隐深山老林,终于成了得道高僧。鲁智深的优点在于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和率性任真的性格,那是他得以趋吉避凶的根本。

第五名,行者武松。武松是《水浒传》里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其拳脚功夫堪称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的翘楚,其快意恩仇行侠仗义的事迹至今还在民间广为传颂。千年之后还有如此影响,除了行者武松,还有谁呢?林冲比不上,李逵比不了,就连宋江也无法和他相比,这三人虽然名声赫赫,但都不得善终,实在悲催得很。武松在征方腊的时候,孤身一人抢回柴进的尸体,自己失去一条手臂,这使得他心灰意冷,不听众兄弟再三挽留,飘然离去,退出江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四海行者。要是武松贪恋富贵,恐怕也会像宋江一样被朝廷兔死狗烹,落得悲剧而终。

这样的排名可能不够客观,是在下眼界的局限所致,敬请热爱梁山好汉的朋友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为什么有人能够功成身退?

为什么有人能够功成身退?人生在世,不管你在哪个领域或企业,不管你功劳多大,你必须低调,做人不能太嚣张,不能视功自傲。可知功高盖主,已遭猜忌。你居功自傲,给自己带来的,却是扫地出门,杀身之祸。

历史上,汉初的韩信,雍正王朝的年羹尧,民国东北的杨雨婷等等,比比皆是,其后果无疑不是清除,被杀。所以做人一定要保持低调,不能太嚣张,弃功保身。 正所谓功成身退,明哲保身,水满则溢,鼎盛之后必定是衰退。功成身退当是上上策。这句话适合于任何时期,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个不但是谋略,而是大智慧。

功成身退可以取哪些名字
功成身退的近义词
  • 【发音】gōng suí shēn tuì
  • 【解释】谓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
  • 【出处】《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功成身退的反义词
  • 【发音】jì hé fén zhōu
  • 【解释】济:渡过;焚:烧。渡过河就把渡船烧了。形容断绝退路;准备决一死战。
  • 【出处】左丘明《左传 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