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力不从心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谦辞。
1.他年事已高,想挑重担却力不从心。
2.要我这个老粗舞文弄墨,真是力不从心哪!
3.但这一次,北京方面却感到力不从心。
4.这件事对于我,有些力不从心。
5.你受伤的时候,我也被石块压在下面,听到你的喊声,我是力不从心,并不是隔岸观火,不去救你!
6.由于清政府腐败不堪,很多热血之士想要拯救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但都觉得力不从心。
7.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如果经常接触唯利是图的人,就会把金钱财富看得很重;如果经常接触困难群体,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帮助他们。我为自己能为别人尽点力而感到欣慰,也时常因为力不从心而感到内疚。
8.年纪渐大,要做的事还很多,但常感到力不从心。
9.真抱歉!不是不肯帮忙,实在力不从心。
10.如今,我们工作十分忙,要想多照顾一下父母,却又力不从心。
问我吗!有些事觉得力不从心,最好是不要管它,随遇而安,兵来将挡,水来土埋。此生何求!为人处事,量力而行。未雨绸缪,早起晨练,夜静生息,自身修养,少壮勤奋,老不空悲。
力不从心,知难而忧。茫然求索,忧来愁杀,苦其心志,悲催怜人。世人都知花好月圆人亦好,怎奈肥肥绿叶根亦腐,怎长留,莫强求,钱权空叹不增寿。儿孙自有儿孙求,柳生水岸尽悠悠,雨来堤水漫,鱼儿尽自游,东到大
痴心不变,顺力随缘,情何以憾。无语问苍天,苍天亦无力,力不从心不是力,切莫搬起了石头匝到了脚。
是是形容人的。
力不存心,是形容人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或达到的目的心理上非常渴望,但身体上或能力上或实力上不能完成。表达了当时的无助和失望。
当然有时也可以形容非人类动物甚至是拟人化的植物事物想做的事但能力上达不到的无助。
力有不逮是自身的力量达不到所要实现的目标,力不从心是自身力量达不到心里所想的。从意思上看,两者没存多大区别。要说区别,前者是力量达不到目标。这目标不一定是自己设立的,可能是上级确立的。力不从心是自我想象的自我要求的。就是前者是客观耍求,后者是主观要求,但都受到了自身力量的制约。
“力不从心”意思是力量不够,无法做内心想做的事,实现不了愿望。
这则成语来源于《后汉书·班超传》: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
东汉时,班超受明帝派遣,率领几十个人出使西域,屡屡创建奇功。寒来暑往,四季变幻,不知不觉班超已在西域度过了二十七个年头。他刚到西域时还是壮年之身,如今却年事已高,身体日渐衰弱。人老了特别盼望叶落归根,他怀着强烈的思乡之情写了封信,叫他的儿子捎回汉朝,交给和帝刘肇,请求把他调回京城。但这封信呈上之后没有引起什么反应。他的妹妹班昭又上书皇帝,重申并强调哥哥的意思。信中有这样的几句话:“班超在和他同去西域的人中,年龄最大,现在已过花甲之年,体弱多病,头发斑白,两手不活,耳朵不灵,眼睛不亮,要拄着手杖才能走路……如果有猝不及防的暴乱事件发生,班超的气力,不能顺从心里的意愿了。这样的话,对上会损害国家的长治之功,对下会毁坏忠臣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实在令人痛心呀!”
班昭上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和帝被信中所言深深感动,马上传旨调班超回汉。班超回到洛阳不到一个月,就因病情恶化去世,终年七十一岁。
【手不应心】:犹言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心长才短】:形容人用心深远而才力不足。即力不从心。
【心长绠短】:比喻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