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五行属性是“金”,适合生辰八字缺金的孩子起名使用;
正字笔画有5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正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正字是常用字;
◎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 姓。
详细字义
◎ 正 zhēng
〈名〉
(1)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正,岁之首月,夏以建寅月为正, 殷以建丑月为正,周以建子月为正。——《集韵·清韵》
(2) 箭靶的中心 [bull’s eye]
终日射候,不出正兮。——《诗·齐风·猗嗟》
(3) 引申为目标 [target]
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若正匿。——《马王堆汉墓帛书》
词性变化
◎ 正 zhēng
〈动〉
(1) 通“征”
(2) 征税[levy]
正其货贿。——《周礼·地官·司门》。郑注:“正,读为征。”
唯加田无国正。——《周礼·夏官·司勋》
谨正盐筴。——《管子·海王》。李哲明云:“正,税也,正、征古字通用。”
(3) 出兵,征讨[go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书·汤誓》
故诸侯服而无正。——《管子·山至数》
司马弗正。——《礼记·燕义》
(4) 另见 zhèng
基本词义
◎ 正 zhèng
〈形〉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 同本义 [central]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有绳不以正。——《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
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泰山正南。——清· 姚鼐《登泰山记》
正则无景。——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斫其正。
(3) 又如: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正屋);正阳(日中之气);正锋(中锋);正院(正中的院子);正分(正半,恰好一半);正胁(三分牲牛之胁,中胁为正胁);正位(中正之位);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端庄的情态)
(4) 图形各边、角都相等 [regular]。如:正印(正方形的官印);正方形;正多边形;正方体
(5) 正直,正派 [honest;upright]
平心持正。——《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正人君子;忠正;廉正;正明公道(正大光明,不偏私);正明交易(正大光明的事);正士(正直之士);正人(正直的人;品行端正的上等人)
(7) 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pure]
古书之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正而不至焉。
正赤如丹。(纯红得像朱砂。正:纯;丹:朱砂。)——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正一(纯真之一);正意(纯正的心志);正黑(纯黑色);正风(纯正的民歌;纯正的风气);正性(纯正的禀性);正味(纯正的滋味);正青(纯青)
(9) 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main]
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正职;正角;正团长;正房大院(院落中的主要房舍及较大活动场所);正赋(主要的赋税。指地丁税)
(11) 正当;合适 [fair]
虽成败事异,而同居正号者,竝列于篇。——《后汉书·皇后纪序》
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
(12) 又如:正号(正当的名号);正条儿(比喻正经、非淫乱之事);正用情借(正为有正当用途托情借债)
(13) 有关正电,由正电组成,或带正电 [positive]。如:正电子;正离子
(14) 代数上为正号;大于零的 [plus]。如:正数;正号
(15) 正点 [sharp;be punctual in time]。如:十二点正;正午
(16) 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obverse side]
从搭连中取出个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红楼梦》
(17) 又如:这张纸正好都很光洁
[①][zhèng]
[《廣韻》之盛切,去勁,章。]
亦作“1”。
(1)当中;不偏。
(2)直,不弯曲。
(3)端正,不斜不歪。
(4)正直,正派。
(5)公正合理;不偏颇。
(6)正确。
(7)准确,无偏差。参见“正正”。
(8)标准;准则。
(9)合乎法度、规律或常情。
(10)整齐。参见“正正”。
(11)纯一不杂。
(12)真诚。
(13)正式的;主要的。
(14)正当的,正经的。
(15)指正面。同“背”、“侧”、“反”相对。
(16)指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
(17)严肃,严正。
(18)使庄重严肃。
(19)辨别是非,判定正误。
(20)纠正,修正。指将歪斜不正或有偏差、谬误的事物改正过来。
(21)特指在政治、道德、思想、言论、礼仪等方面,将违反原则、标准或规定的匡正过来。
(22)治理。
(23)谓治罪。
(24)止,制止。
(25)登位;就职。
(26)决定;确定。
(27)预定。
(28)敕令,命令。
(29)嫡。与“庶”相对。
(30)君长。
(31)指君临,统治。
(32)泛指官长。
(33)古官名。军官名。
(34)古官名。行政长官名。
(35)“正書”、“正楷”的简称。
(36)副词。正在。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37)副词。正好,恰好。
(38)副词。偏偏。表示同所要求或所期望的相反。
(39)副词。仅;只。
(40)副词。的确,实在。表示肯定的强调语气。
(41)连词。纵然,即使。
(42)代词。犹这么,这样。
(43)古代指军队作战的常法。与“奇”相对。其含义甚广,如先出为正、后出为奇,正面为正、侧翼为奇,明战为正、暗攻为奇,等等。
(44)古代用的数目字,为十亿万。
(45)古代记时术语,指“时”的后半部分。
(46)数学上指大于零的,物理学上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
(47)通“政”。政治;政事。
(48)通“證”。凭证。
(49)通“證”。证实。
(50)通“證”。谏。
(51)姓。战国有正伯侨。见《史记·封禅书》。
[②][zhēng]
[《廣韻》諸盈切,平清,章。]
(1)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2)用以代称历法。
(3)箭靶的中心位置。
(4)见“正2營”。
(5)通“征”。赋税。
(6)通“征”。指征税。
(7)通“征”。征伐。
(8)通“征”。征役。
【卷二】【正部】正
是也。从止,一以止。凡正之屬皆从正。㱏,古文正从二。二,古上字。????,古文正从一足。足者亦止也。之盛切〖注〗徐鍇曰:“守一以止也。”
正,纠正,使恰当。字形采用“止”作字根,指事符号“一”表示阻止错误。所有与正相关的字,都采用“正”作边旁。正”字,采用“二、止”会义,二,表示上苍。正”字, 采用“一、足”会义,足,也是“止” 的意思。
是也。从一。句。一㠯止。江沅曰。一所㠯止之也。如乍之止亡,母之止姦。皆以一止之。之盛切。十一部。凡正之屬皆从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正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唐朝·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唐朝·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唐朝·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正雁水夜清,卧虹平帖。—— 宋朝·吴文英《暗香·送魏句滨宰吴县解组分韵得阖字》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宋朝·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 宋朝·蔡挺《喜迁莺·霜天秋晓》
三月正当三十日,占得,春光毕竟共春归。—— 清朝·庄棫《定风波·为有书来与我期》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宋朝·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宋朝·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 宋朝·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发音】wēi yán zhèng sè
【解释】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出处】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必待非常之主,然后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赵汤矍而不回。”
【发音】qù xié guī zhèng
【解释】指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出处】《三国志 蜀志 后主传》:“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发音】fǎn zhèng bō luàn
【解释】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出处】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发音】fǎn zhèng huán chún
【解释】见“反朴还淳”。
【出处】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张罗峰》:“今乃人人侈用,一变至此,诚不可不反正还淳。”
雍正帝(1678——1735, 宗胤, ), 即清世宗胤禛谥宪皇帝康熙帝玄烨第四子初封为雍亲王1722年即位次年改元雍正监禁、杀死弟兄多人屡兴“文字狱”雍正二年(1724)开始陆续在全国推行“摊丁入地”的赋役制度雍正四年至九年间在云、贵、川和两湖、两广等省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雍正五年与沙俄订立《恰克图条约》定界互市并多次出兵平定青海和硕特部和准噶尔部贵族的叛乱设立军机大臣加强皇帝权力雍正十三年卒(三)
薛居正(912——981, 子平, 开封浚仪(今属河南)人),后唐清泰进士。历仕后晋、汉、周。宋初,迁户部侍郎。太祖亲征李筠、李重进,并判留司三司,出知许州。历兵部侍郎、参知政事等。奉诏监修《五代史》(即《旧五代史》),旋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太平兴国初、加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为相宽简,不好苛察。爱好读书、为文落笔不能自休。其子惟吉收集为三十卷以献,赐名《文惠集》。中毒致死,赠太尉、中书令,谥文惠。
龙正( 明陕西阶州人),正德中在四川巡抚兰章幕府因章遣人所绘鱼复江八阵垒石图,推演撰成《八阵合变图说》
郭祥正( 功父, 太平州当涂(今属安徽)人),少有诗名,为梅尧臣称赞。举进士。熙宁中,知武冈县。王安石执政,祥正奏请国事专听安石处理,有异议者,虽大臣亦当屏黜,为安石所耻,遂以殿中丞致仕。后复出,通判汀州,擢知端州,弃官,隐居于青山,卒。
沈守正(1572—1623, 无回, 明浙江钱塘人),又名迂,字允中,更万历三十一年举人。官都察院司务。工画,擅诗文。有《诗经说通》、《四书丛说》、《雪堂集》。
范正军,中国内陆青年演员,参演了《超星星学园》,饰演杰瑞一角。
萧正楠(Edwin siu),1977年3月23日生于中国香港,歌手、演员。2001年,参加“太阳计划优质乐坛接班人大赛”,获得冠军。2002年,签约李泽楷旗下的Music Nation,并夺得2002年度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奖金奖”和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新人金奖”。2006年主演中国内地剧《球爱俏佳人》,2010年出演中国内地剧《怪侠一枝梅》,饰演反派应无求。2008年加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2011年出演台庆剧《法证先锋III》,2013年在《巨轮》饰演男二号罗威信。
腾讯《明日之子第二季》选手,Odyssey组合成员。
蔡轩正(庆庆),蔡国庆的儿子庆庆(有人言是养子),近日,加盟《爸爸4》的蔡国庆7岁儿子曝光,孩子庆庆面目清秀,与蔡国庆有几分相似。23日上午,湖南卫视官方公布了蔡国庆和儿子蔡轩正(小名庆庆)加盟《爸爸去哪儿》第四季的消息,不老男神蔡国庆带儿子蔡轩正(小名庆庆)来《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啦!温和暖心的艺术家爸爸会不会被自家萌娃折腾为暴走老爸?“庆爸”带庆庆是不是喜庆连连?
许正庭,中国大陆著名影视演员。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副院长。曾在多部电视剧中扮演张治中将军。参演影片有《绝对控制》、《永不放弃》、《历史的天空》等
谭正岩,男,京剧老生。现为北京京剧院主演,国家一级演员。谭门第七代嫡传人,祖父是著名表演艺术家谭元寿、父亲是著名京剧演员谭孝曽。第四届青研班学员。1979年8月26日出生在北京,梨园世家,其祖上是京剧老生谭派创始人。属梨园名门之后人。他兴趣高尚,乐于助人,近年来热衷于慈善事业。是当今京剧界优秀青年人才,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知名度。
赵正阳,生于辽宁,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98级表演系本科,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
2001年正式出道,首次参演电视剧《大汉天子》,饰演张骞一角。2004年与钟秋、黄海波合作主演为隆重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饰演李富春。2007年参与拍摄电视剧《低头不见抬头见》,饰演张卫国。2010年在刘家成执导的战争爱情剧《高粱红了》中饰演王洪林。2012年凭借家庭轻喜剧《媳妇是怎样炼成的》中范亮一角,获得年度优秀男演员奖。2013年与霍思燕、张晓龙合作主演都市情感励志轻喜剧《爱情面前谁怕谁》,饰演王小鸟一角。
邰正龙,中国内陆青年演员,参演了《择天记》等影视剧作品。
钱正忠,中国内地演员、武术指导。年少时的他,曾经痴迷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尤其是那些武侠人物古道热肠,一身超强的武功,让他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武侠情结。初中毕业后,他师从邢台武替名人张耀文,学习刀、枪、剑、戟、骑马、射箭、飞车等绝活。1999年,在师傅张耀文的推荐下,他顺利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成为一名武替演员。日积月累,钱正忠不凡的专业技能在圈内逐渐被认可。他先后给周润发、孙红雷等多位影星当过武替。
陈博正,出生于1955年1月15日,中国台湾影星,编剧,导演。因演《终极一班》、《终极一家》、《终极三国》、《终极恶女》等终极系列中搞怪的角色而被观众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