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惕字读什么,惕字是什么意思

惕字读什么,惕字是什么意思

  • 惕字的读音
  • 惕字的部首
  • 惕字的笔画11画
  • 惕字的构造左右结构
  • 惕字的繁体字
惕字适合起名用字吗

惕字五行属性是“火”,适合生辰八字缺火的孩子起名使用;

惕字笔画有11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惕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惕字不是常用字;

惕字的基本解释

◎ 戒惧,小心谨慎:警惕。惕惧。惕惕。惕厉(心怀戒惧。亦作“惕砺”)。
◎ 疾速:“一日惕,一日留”。

惕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tì 
〈动〉
(1) (形声。从心,易声。本义:害怕,放心不下)
(2) 同本义 [be on the alert against]
惕,惧也。——《玉篇
惕,敬也。——《说文
夕惕若厉。——《·乾》。郑注:“惧也。”
岂不使诸侯之心惕惕焉。——《国语·楚语》。注:“惧也。”
无日不惕,岂敢忘职?——《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行人皆怵惕。——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愧惕惭惧。——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惕息(忧心戒惧,不敢喘息。形容恐惧到了极点);惕惕(忧心戒惧;忧劳);惕 虑(戒慎谋虑);惕心(心有所惧)
(4) 忧伤 [distress;sad]
血去惕出。——《·小畜》。虞注:“忧也。”
抱拙终身,以死谁惕。——柳宗元乞巧文
(5) 又如:惕然(忧虑的样子);惕想(忧思)
词性变化

〈名〉

惕字在汉语字典的解释

[①][tì]
[《廣韻》他歷切,入錫,透。]
亦作“1”。亦作“1”。
(1)畏惧;戒惧。
(2)指惊动。
(3)疾速。
(4)忧伤。

惕字在古汉语字典的解释

惕古汉语字典解释


〈动词〉担心;提心吊胆。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无日不岂敢忘职!”今有双音词“

惕字在说文解字的解释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惕

【卷十】【心部】

敬也。从心易聲。悐,或从狄。他歴切〖注〗惖,古文。

惕说文解字重文


悐小篆

惕说文解字白话版

,警备。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易”作声旁。悐,这是“”的异体字,字形采用“狄”作声旁。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敬也。从心。易聲。他歷切。十六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惕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含惕字的成语

【发音】xī tì zhāo qián

【解释】指终日勤谨慎,不敢懈怠。

【出处】《易 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发音】xī tì zhāo gàn

【解释】指终日勤谨慎,不敢懈怠。

【出处】《易 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发音】xī tì ruò lì

【解释】若:如;厉:危。朝夕戒惧,如临危境,不敢稍懈。

【出处】《易 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发音】yín yōu xī tì

【解释】寅:寅时,泛指早晨;惕:担心。多指执政者忧心忡忡,早晚提心吊胆

【出处】《南齐书·明帝纪》:“仰系鸿丕,顾临兆民,永怀先构,若履春冰,寅忧夕惕,罔识攸济。”

含惕字的历史名人

惠周惕( 砚溪, 江苏吴县人), 字元龙。原名惠恕。江苏吴县人、惠有声之子。先后从学于徐枋、汪琬,研究经学。康熙中期进士,充直隶密云知县。著有《易传》、《春秋三礼问》、《砚溪诗文集》,其《诗说》为二卷,谓《大雅》、《小雅》之音别。

与惕字同笔画的字
与惕字同五行的字
与惕字同部首的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