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改变,转变。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大而化之紧缩式;作谓语;比喻做事马虎。
1.你看他大而化之的样子,说是来向我借橡皮,话没说几句就走了,橡皮还在这。
2.这主要是由于文中有太多大而化之的描述。
3.两种德行的意义与价值十分不同,任何大而化之的混淆都会带来严重的道德后果。
4.庄子的“美学”,不可大而化之地等同于其哲学,其审美境界亦不可泛化为人生境界。
5.阎崇年却喜欢下一些似是而非、大而化之的结论,常常让史学界感到啼笑皆非。
6.好在中国历来绘制地图的方法都是大而化之,周毅拙劣得手艺还过得去。
7.块来处理,蛮大而化之的,又不会在众目睽睽。
8.而你现在感觉到的,恐怕只是一种暖气,一种大而化之的白,为师说的对吗?
9.徐放歌也不知道该如何给这些水手下达任务,只好大而化之的说了一句。
10.狐狸这话说得太过于大而化之,古往今来能够做到这点登仙入圣的,恐怕只有轩辕黄帝和那位道祖老君了。
就是把大事通过各种方法来变成小事,再把小事解决的意思。
《孟子·尽心章句下》;愿意是道德思想光大到能够随机变化的境界就叫圣人了;这里借指政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