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明白;贯通;悟:领会;领悟。最彻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觉悟。佛教或道教指识破本来面目。
元 郑德辉《立成汤伊尹耕萃》:“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以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大彻大悟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指彻底明白。
1.结婚是错误,生子是失误,离婚是觉悟,再婚是执迷不悟,再离是大彻大悟。
2.分手是觉悟!结婚是错误!离婚是大彻大悟。
3.此事终于使他大彻大悟。
4.我仰博学多识的他,他那深邃的眼睛让我着迷,我看见他就好像看见了斑斓的世界。有那么一刻,我俩对视,我就感觉我们是息息相通的,而当我发现他看的是身后我的闺蜜时,我才大彻大悟。。。。
5.秋天是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
6.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
7.未必是大彻大悟,只能说是对事情的态度不同了。
8.大彻大悟只能靠他自我了,说劝说都没有用了。
9.我大彻大悟:生命走到尽头时,后悔的不是在一起了,而且,没有好好地在一起。
10.在读完这本书,我仿佛大彻大悟一般,体会着每一次惊心动魄的历险,流连于每一处叹为观止的胜境.
大彻大悟每一个人的理解都不样的。
佛家:涅槃重生。
道家:羽化成仙。
儒家:修身齐家平国治天下。
俺家:吃饱喝足一觉睡到大天亮。
现如今,一说起大彻大悟这个词儿,就会出现许多听起来似乎让人感到既语重心长、又推心置腹的教导和告诫。比如什么看破不说破啦、什么要有舍有得啦、要懂得放下啦、凡事都要看淡啦等等等等的高明之论和经验之谈。这算是大彻大悟吗?要我说即使在某种程度上勉强算,也只能算是在历经磨难后所磨炼出来的那种既无可奈奈、又狭隘自私的庸俗之悟。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世故与圆滑,故而此类说法不仅显得十分的浮浅,如若再教你逆来顺受或是在公正、是非面前装傻充愣、视而不见的话,那无疑就是一碗充满了毒药的毒鸡汤了!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彻大悟呢?我以为就是:面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所处的环境,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自己独立的公正看法。其次,看透了世间之恶后非但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更不卑颜屈膝。在利益诱惑面前,不盲从,不奉承,不势利,心态平和,从容面对。不被世俗所影响,不被形势所左右。并且,不在恶前屈尊,不在善前豪横。在此基础之上,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我行我素的自主意识,即是大彻大悟。
彻悟二字,本来源于佛家,属佛教用语。其中的悟,乃是对真理的领悟。彻悟呢,便是对真理有了透彻的领悟。而大彻大悟则更是达到最高境界的升华了!那么,这个最高境界指的又是什么呢?说到家就是一个充满人性的“善”字了。
所以,哪怕自己就是一个平凡的人,达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但若能洁身自好,在保持正直、善良秉性的同时,尽量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以为,也应该算是大彻大悟的人了!
大彻大悟就是把自己自我的一切执着放下了,把自己自我的一切习气毛病彻底地改正过来,把自己的一切执着要通通彻底地放下。
醍醐灌顶,基本字义是将牛奶中精炼出来的乳酪浇到头上。佛家以此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彻底醒悟,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出处:唐·顾况《行路难》
大彻大悟,是指彻底想通,彻底想明白
一个大彻大悟的人,一般都会把名利看得很淡。他们有过非凡的经历。他们大都曾经穷过,也曾经富过。他们大都曾经卑微过,也曾经炫耀过。这些人,啥样的苦都吃过,啥样的罪都受过,啥样的福都享过,真可谓是看透了人生,因此,他们才会淡泊名利,宠辱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