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舟:船;济:渡水。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同舟共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一个公司需要许多精英人才,但更需要能够和老板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人。
2.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舟共济,一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3.友谊能使人同舟共济,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社会。
4.如今国难当前,全国人民要同舟共济,奋发图强。
5.让我们携起手来,同舟共济,共同驶向美好的彼岸。
6.只要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中国就能无往不胜。
7.灾难发生后,全国人民和灾区人民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8.我们就像同舟共济的兄弟,有福共享,有难同当。
9.只要我们团结互助,同舟共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10.在落后贫困的年代,我们同舟共济用肩膀抗起重担;在繁荣昌胜的时代,我们奋勇向前靠双手开拓辉煌。
同舟共济,出自《孙子·九地》,本意是指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南朝范晔在《后汉书·朱穆传》中也提到,“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意思是说共坐在一个车上奔驰,同乘一条船渡河,一旦车倒船翻,车上船上的人将要共历患难。古人以此说明一个道理,共舆同舟的人,若是遇见大灾大难,即便是舆倾舟覆,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同心协力、相互帮助,便能共同渡过难关。
同舟共济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济:渡河);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同舟共济”在句子中一般充当谓语、定语;多含褒义。
同舟共济(拼音:tóng zhōu gòng j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孙子兵法·九地》。
两个字完全相同,没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