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连中三元是什么意思

连中三元是什么意思

连中三元
  • 连中三元的读音lián zhòng sān yuán
  • 连中三元的繁体連中三元
  • 连中三元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连中三元的结构动宾式成语
  • 连中三元的年代古代成语
连中三元的解释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连中三元的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后来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

连中三元的用法

连中三元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接连三次中头名。

连中三元是什么意思,历史上都有谁得此殊荣,他们最终成就如何?

三元指的是,科举制度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一个人接连在三次考试中都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那么我国历史上都有哪些人连中三元呢?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人,一共20人,文三元的16人,武三元4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谁,都有哪些成就。

文三元:

唐朝3位:

崔元翰,唐德宗时期,辛酉科状元,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的人。他通经史,工诗文,善长对策,奏记等,《全唐诗》收录了他七首诗。

武翊黄,洛阳人,唐宪宗时期的状元,官至大理卿,史书中记录他的事很少。《全唐诗》收录他的一首诗。

张又新,深州陆泽人,唐宪宗时期状元,撰写了一部茶道研究著作《煎茶水记》。

宋朝6位:

孙河,宋太宗时期壬辰科状元,著有《驳史通》十篇,文集四十卷。

王曾,大家很熟了,电视剧《清平乐》中有他的演绎,他是宋真宗时期壬寅科的状元,官至宰相,宋仁宗时期的名相,著有《王文正公笔录》。

宋痒,宋仁宗甲子科状元,因弹劾范仲淹,被贬到扬州。

杨寊(zhēn),宋仁宗壬午科状元,担任了将作监丞,颍州通判。

冯京,宋仁宗乙丑科状元,与王安石不合,多次被贬,后被司马光看重。

王岩叟,官至宰相。

辽朝1位:

王棠,辽兴宗丙戌科状元,官至宰相。

金朝1位:

孟宋献,金世宗时期的状元

元朝1位:

王崇哲,元顺帝左榜(汉人,南人榜,考题较难)状元。

明朝2位:

黄观,明太祖时期状元,靖难之役时,他得知明惠帝已死,便投江自尽了。

商辂(lù),明英宗乙丑科状元,官至吏部尚书,世人称赞他为“一代贤相”。

清朝2位:

钱棨(qǐ),乾隆辛丑科状元,一生没有建树。

陈继昌,嘉庆庚辰科状元,官至江苏巡抚。

武三元:

尹凤:嘉靖丁未科状元,官至参将,随俞大猷抗倭有功,万历时为都督佥事。

王名世,万历戊戌科武状元,崇祯之前没有殿试,因此会元也算状元。

王玉碧顺治时期的武状元,官至总兵,治军很有成效。

顾璘,乾隆甲戌科武状元,官至头等侍卫。

总的来看,状元有成就的不多。

什么叫连中三元?

“连中三元”是古代科举制度的专有名词。“科举”就是通过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出人才,任命为官。这种制度从隋朝开始,一出台就给了读书人希望,读书也可以当官了。

科举制经过成熟的发展,固定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相当于省级考试,第一名叫“解元”;过了“乡试”就有资格到京城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第一名叫“会元”;最后一级“殿试”最为重量级,由皇帝亲自主持,把过了“会试”的考生,集合到大殿上,皇帝当场出题,考生临时发挥,再得第一名就是“状元”了。如果一个考生连续在三级考试中都得了第一名,就叫“连中三元”。

科举制的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我们今天的“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五十少进士”,到五十岁能中个进士那还算年轻的。所以,“连中三元”这种人才,可遇不可求。

中国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人有哪些?

  • 连中三元是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的衍生品,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无限才华,学富五车,知识水平超群。古时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 科举考试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考秀才是初级考试,俗称“小考”。乡试才是科举正式考试的开始。

  • 秀才是初级考试,第一名案首尚算不得“元”。乡试才是科举正式考试的开始,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自此才可以称为元。再就是会试,会试在京师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士。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最高层次的考试是殿试。殿试又称御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殿试在皇帝的金銮殿举行,参加考试者是贡士,考中以后一甲叫进士及第,二甲叫进士出身,三甲叫同进士出身。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 考生在这三次考试中都是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为同一人获得,才能称为“连中三元”。因此,在科举考试历程中,能够摘下“三元”桂冠的,仅仅17人,平均百年才有一人。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寘、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王名世;清朝的钱檠(qíng)、陈继昌、戴衢(qú)亨和王玉壁。他们不愧是历史之俊彦,人杰中的人杰,奇才中的奇才。

  • 江西南昌有一座桥,因其名称包含“状元”二字,每逢重要考试,总有不少学子踏桥祈求好运。其实,这座状元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7年),起先为石拱小桥,称为“广济桥”,至清代,因为从省内大余县走出的一位名臣而改称“状元桥”。

连中三元打一字是什么意思?

连中三元打一字谜底是车

中国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人?

1、崔元翰(729-795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崔元翰是中国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全唐诗》存其诗七首。

2、武翊黄,字坤舆,官大理卿。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氏三头,生卒不详。唐官方正史记录其人其事甚少,吾在这里为其扶位正名。

3、张又新,字孔昭,工部侍郎张荐之子,深州陆泽(河北深县)人,元和九年(814年) 状元及第。生卒不详,流传诗作17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4、孙何(961-1004年),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字汉公。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状元。英年早逝。著有《驳史通》十余篇,文集四十卷传世。

5、王曾(978-1038年),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字孝先,谥号文正。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状元。官至宰相,为宋仁宗时名相,智除丁谓,政绩卓著,著有《王文正公笔录》传世。

科举以来,中国古代连中三元的读书人共13人,他们都是谁?

一、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共有21人三元及第,他们是文科17位:

1、唐:张又新、武翊黄、崔元翰;

2、宋: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

3、金:孟宋献;

4、元:王宗哲;

5、明:黄观、商辂、李骐;

6、清:陈沆、钱棨、陈继昌。

二、历史上也出过四位“武三元”。

1、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纪念。

2、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3、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4、清朝乾隆年间顾麟,曾中乾隆壬申榜顺天乡试解元,后连捷为甲戌科会元。乾隆十九年九月,顾麟又在天下数以百计的贡士中独占鳌头,中武状元,授头等侍卫。

5、连中三元,意思是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主要意思是一个人身兼解元、会元、状元。具体是全省第一,全国第一,皇帝心中第一。

连中三元可以取哪些名字
连中三元的反义词
  • 【发音】míng luò sūn shān
  • 【解释】名字排在孙山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榜上无名。
  • 【出处】宋 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