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克己复礼
  • 克己复礼的读音kè jǐ fù lǐ
  • 克己复礼的繁体剋己復禮
  • 克己复礼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克己复礼的结构联合式成语
  • 克己复礼的年代古代成语
克己复礼的解释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克己复礼的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克己复礼的用法

克己复礼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约束自己。

克己复礼的典故

  • 春秋时期,孔子认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实行的方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弟子问怎样才能做到“仁”,孔子说:“克己复礼。”

用克己复礼造句

1.所以身为修道人,就要克己复礼,不要造因果。

2.“克己复礼”,“克己”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迷彩,一种反动于人的率真本性行为的伪饰。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读音:kejifuli解释;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出处:《颜氏家训.归心》:“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 这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麽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由此看来,“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然而对于“克己复礼”的含义却有不同的阐释——这里的“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对现代人有什么积极意义?

意思是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

意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都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滋润点,但是“克己复礼”却告诉大家要克制自己,因为自己一旦胡作非为,很可能会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

如何正确理解“克己复礼为仁”?

188.6.26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颜渊,曰:"请问其目②?"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94.6.12.1)

  译:颜渊,请教问老师如何能使天下人民都为仁?孔子说:"自古有人性仁善与人性恶毒之分,其实两者兼有,有时往往由一念之差而主宰之.也应该与时俱进,不必墨守成规.首先要克服始自于私利之心念的各种不符合道义礼仪的欲望.要反省自身是否犯有违背礼仪规章制度的缺点过失错误.检点是否符合达到时代所要求的标准,这样就是克己复礼在为仁了.如若每人每天都能如此,到那时普天下的人都在努力为仁就不再作恶了,那么天下怎么会不回归于仁呢?但为仁是在于自身仁善之心的本能要自觉自愿,如果非要外因强制逼迫依赖别人能行吗?"颜渊说:"那请问具体要从那些方面做起呢?"孔子说:“社会是由人群组合而成的精神思想物质经济利益互相关联,系统复杂有机的综合整体.因此为人处世就要遵循《老子·道德经》中“无为无不为”的教导,要知道凡是不符合礼仪制度道义的事就不能做,反之凡符合礼仪制度道义的事就都可以做.例如:1.凡属违反礼制道义的人事,勿看.如不参与违法犯罪的事,不眼羡不义之财,骄奢淫逸的生活.2.凡是有损陶冶精神情操的淫词艳曲庸俗颓废的糜糜之音乐,勿听勿迷恋.3.凡不符合礼制规范,不知忠孝节义,礼仪廉耻的胡言乱语,勿说勿传.4.无论大小的行为,如违背仁义道德礼教制定条例,犯上作乱的事情,勿学勿行动."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不聪明能干,请教老师后,就知道要遵循老师的教导去做了!"

  从古至今,例如最平常的走路驾车,也要克己复礼遵守符合交通规则的礼,做到不酒毒驾,不闯红灯,就无性命之忧能保证人身安全第一了!故此“克己复礼”是永存的真理,人人个个能自觉做到,即使物质财富不充裕,也就是共产主义大同世界了!

  注:①礼:指六经之一的《礼记》,其实不仅限于国家的政治制度祭祀礼仪,可以说包括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公共道德行为规范.

  ②目:此指方方面面具体实践的事项.

古代史中“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做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仁的定义。 词语辨析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我们对孔子的这段话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何谓复礼 我们前面讨论过《论语·卫灵公》中,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的涵义,知道“义以为质”中的“义”是“礼”的质,是“礼”的唯一标准。所以,“复礼”的意思是要求我们的行为要回复到礼之质“义”上,按公义、公理来办事。 克己对象 “克己”的己字应该是对天下每一个人说的,每一个人都作到“克己”,则“天下归仁”就顺理成章了。另一种理解,“克己”是专指居上位的当政者,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的思想理论,当政者“克己”作示范,老百姓跟着也“克己”,当每一个人都作到了“克己”,人们的行为都回复到公义上了,则当然“天下归仁”。 克己之意 在《论语·里仁》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关于“自省、自责、自讼”曾子的名言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但一般人很少有自责精神,孔子就曾感慨地说:“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 克己内容 关于“克己”的“自戒”内容。在《论语·季氏》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在《论语·颜渊》里,孔子在回答樊迟问“辨惑”时,讲的不是分辨是非之道,而是自修自戒。他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是强调遇事戒冲动。 克己关键 说到底“克己”只是克制念头。《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圣是通明,狂是昏愚,心思通明为圣,倨慢为狂。而“圣”与“狂”之间的转换只在“罔念”与“克念”之间。克己复礼只在克制我们的邪念,以立人之正念。 子曰:“仁乎远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从“仁义”的概念“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和对“克己”含意的讨论,孔孟原儒的思想对人的要求都是对自己言,对君主居上位者言的,并且对居上位者有更高的要求,《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在君王与臣民之间真实作到“不偏不倚”,我是看不出孔孟之道有维护了谁、袒护了谁的意思。 社会心理解析 天津医科大学王英博士从社会心理方面做出如下解析: 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做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仁的定义。这种定义,对理解孔子心性思想的意义有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 明确了心性修养应以集体为重心的原则。也就是说,当个人的欲望和社会公允的行为规范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克制个人欲望,而选择社会规范。当时孔子个人认为,周礼是天下公允的行为规范,应该被广泛遵循。在对周礼的认识上,孔子显得过于主观了。社会所以遗弃了周礼,毕竟有着遗弃它的理由,实际上周代礼乐崩溃已经势不可挡了。如果搁置下孔子对周礼的个人看法问题,而考虑在个人和集体之间冲突的处理原则上,孔子选择尊重多数人的感觉、尊重别人的感觉,并把这种尊重超越在对个人欲望之上。所以,周礼可以崩溃,而孔子的仁道却会长期存在。 第二方面 承认个人欲望与社会规范之间存在着冲突的一面。遵守社会公允的礼仪制度,常常需要克制自己。克,表明了对自身欲望的抑制,也表明了自身欲望和社会规范不是完全统一的。如上所述,孔子早年的心性思想中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在“复”字上。克己复礼,而不是克己守礼。一个“复”字,说明这种“礼”已经失去了。既然已经不存在了,也就不是集体所期望的社会规范了。因此,“复礼”不仅是对自己欲望的不尊重,也是对当时社会心理的普遍不尊重。这不仅注定了孔子政治生涯的失败,也和孔子晚年对仁道的重新理解不完全一致。

如何理解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

一个人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仁”,也就是人生正途。“克己复礼”是春秋时代的一句格言。两千多年来许多学者把这四个字分为两半解释,“克己”是克制约束自己,“复礼”是实践礼的要求;合起来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但仔细分辨,问题就来了:一、欲望一定不好以至于必须克制吗?二、欲望若是随人性而来,则人性岂非具有恶的成分?这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人生正途。不论任何时候,只要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天下人都会肯定你是走在人生正途上。走上人生正途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靠别人吗?在此,“克己复礼”不是分两半说的,而是要合起来看,一气呵成。我认为“克”做“能够”讲,“克己”是能够自己做主,“复礼”是实践礼的要求。一个人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仁”,也就是人生正途。如此一来,就不必担心“欲望是善是恶”的问题,却把焦点转向人的主动性与负责性。若“克”只是“克制”,“克己”说明自己有问题才需要克制;“复礼”则代表“礼”是善的,“己”是偏恶的。“己”与“礼”对立,这就很接近荀子的“性恶论”了。如果人性是恶的,孔子还能够说出“我欲仁,斯仁至矣”这样的话吗?所以,“克”为“能够做主”,显示自我向善的动力,可以主动负责地安排人生,这才比较符合孔子的原意。有人怀疑,“克”可以作“能够”讲吗?当然可以。《大学》里有“克明峻德”这样的话,意思是“能够去昭明自己高尚的德行”。《论语》里类似的用法也出现好几次,譬如“恭己正南面”,“行己有耻”,“己”都放在第二个字,克己、恭己、行己是类似句法。因此,“克己复礼”是指人应该自觉而自愿,自主而自动,去实践礼的要求;因为礼的规范是群体的秩序与和谐不可或缺的,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其中已经包含了“克制欲望”的意思。后面又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走上正路要靠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前有“克己”,后有“由己”,更显出人的主动性是行仁的关键,我自己自觉自愿去行善,去做该做的事,不是为了别人,也不是为了别的考虑,这样才有所谓的道德价值。接着,颜渊又请教有没有具体的做法,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 ”古人对“四勿”很重视,许多古代图画以四只猴子做代表,第一只猴子把眼睛蒙起来,“非礼勿视”;第二只把耳朵遮起来,“非礼勿听”;第三只把口遮起来,“非礼勿言”;第四只把手放后面或放在前面抱拳,“非礼勿动”。“四勿”做到了,你就可以慢慢靠着自己内心的力量,化被动为主动地走上实践礼的人生正路。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指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这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颜渊》。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意思:颜渊向孔子请怎么做到任,孔子说:“能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拓展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克已是克制自己的欲望特别是贪欲淫欲,礼是国家法律社会规则道德规范自然规律。复是恢复努力维护。

什么叫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读音:kejifuli解释;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出处:《颜氏家训.归心》:“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 这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麽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由此看来,“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然而对于“克己复礼”的含义却有不同的阐释——这里的“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孔子提倡的“克己复礼”在当时有什么意义?这一思想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克己复礼的意义就是:承认个人欲望与社会规范之间存在着冲突的一面。遵守社会公允的礼仪制度,常常需要克制自己。克,表明了对自身欲望的抑制,也表明了自身欲望和社会规范不是完全统一的。对后世的影响就是指的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进而他又提出了正名的主张,要求保持社会等级贵贱有序。

克己复礼可以取哪些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