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诚惶诚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带有幽默或讽刺的意味。
1.在老师面前不必诚惶诚恐。
2.瞧,他见了领导那副诚惶诚恐的样子,真让人恶心。
3.这位老人小心谨慎了一生,如有风吹草动,就马上诚惶诚恐地替别人替自己担忧。
4.瞧他那副诚惶诚恐的样子,真恶心!
5.帮助同学要诚惶诚恐。
6.到了此时,我已经对威尔逊诚惶诚恐、命是从了。
7.这次召唤使他们诚惶诚恐,没用几分钟就赶来了.
8.我就像是一个不识字的婴儿,诚惶诚恐,一言不发,有点羞涩地坐在那儿.
9.虽然是诚惶诚恐,我们还是大胆梦想了一个2020年的加拿大.
10.我见了他诚惶诚恐也还来得及.
诚惶诚恐----非常担心,害怕说话做事不当或不符合上司的心理,而受到怪罪责罚。总是小心翼翼。诚:确实实在。惶:害怕。恐:畏惧,害怕不安过去大臣上朝往往都是这样,忐忑不安。也经常用于,臣下对皇帝说话时的套语。比如,奴才诚惶诚恐,生怕办事不利。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
诚惶诚恐,汉语成语,拼音是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意思是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出自《乞退郡疏》。
表示臣子对皇帝的敬畏。后也用来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
诚惶诚恐:古代奏章中的套语。表示臣子对皇帝的敬畏。后也用来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
诚惶诚恐近义词:坐卧不宁,坐卧不安,惊惶失措,惶恐不安,担惊受怕,登高履危,胆战心惊,触目惊心,诚惶诚惧[拼音][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释义]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出处]汉·许冲《上说文解字书》:“臣冲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诚惶诚恐是生肖鼠、生肖龙。
以下是诚惶诚恐是什么生肖(猜什么生肖)的具体解析
说法1:解析“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可以想到鼠,老鼠每天都是被人类追杀担惊受怕而且老鼠在生肖排序比赛时忘记叫醒贪睡的猫,导致现在每次都要被猫追杀日子过的胆战心惊。由此综合分析诚惶诚恐可以是鼠。
说法2:我们还可以想到龙,龙在古代是皇帝,在他身边的人过得都是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由此分析诚惶诚恐还可以是龙。
不对,陷入惶恐就可以了
不对。
原指封建官员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虽然说诚惶诚恐有尊敬与服从的意思,但是从这句话转折的语气“但是”“却”来看,用的不恰当。如果改为:“小明非常仰慕这位科学家,见到他时内心诚惶诚恐”就对了。
综上所述,诚惶诚恐用的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