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罢黜百家是什么意思

罢黜百家是什么意思

罢黜百家
  • 罢黜百家的读音bā chù bǎi jiā
  • 罢黜百家的繁体罷黜百家
  • 罢黜百家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罢黜百家的结构动宾式成语
  • 罢黜百家的年代古代成语
罢黜百家的解释

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罢黜百家的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罢黜百家的用法

罢黜百家作谓语、定语;指只要一种方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什么意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刘彻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秦汉之际,遭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摧残的儒家逐渐抬头。他推崇的儒术,已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具体是什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所谓的“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指的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前者是后者的别名。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

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 [1]  [2-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百家去哪里了?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并不是在整个社会上去消灭诸子百家,只留下儒家。而是在上层社会推崇儒家,在朝堂上重用儒家,而其他诸子百家自然路就窄了。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提出的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所以董仲舒并没有采取措施去消灭诸子百家,而是推崇重用修习孔子六艺的儒生,以此绝了其他百家的仕途,但是汉武帝真的这样做了吗?

治国离不开法家,我国历朝历代都非常看重律法,甚至有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主张。直到现在,依法治国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汉武帝虽然搞了个“独尊儒术”,但是他的亲信张汤就是法家,张汤被儒生们口诛笔伐为“酷吏”,根本原因也是因为他是法家。

其实早在秦始皇时期,嬴政就意识到了国家想要强大,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他用的是法家思想,还搞出了一个焚书坑儒,后来由于量刑过于严苛所以被批判为“暴秦”。

汉朝初期推崇黄老学说的无为而治,但是这样却不利于调动国家庞大的能量。汉武帝觉得董仲舒画的饼看起来颇为可口,所以采用更加包容兼并,更会因统治者需求而改变的儒家学说来统一全国思想。

事实上,诸子百家的学说都对治国有好处,特别是法家、农家、墨家等实干型的学派,他们虽然绝了仕途,但是也能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比如成为小吏、农夫、工匠等等。可他们终究是在上层社会没有了话语权,最后成为了被压迫的一方,泯然众人。

你原意读了书去做小吏、农夫和工匠受人压迫吗?还是读了书去当官受人尊敬?人都是趋利避害,所以后生们纷纷选择儒家学说。

最后诸子百家学说里面有用而被称为为“术”的部分被儒家吸收。而诉求自己利益和主张的,也就是那些被称之为“道”的部分则被摒弃,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以至于现在我们一提起传统文化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老儒生的形象。

就连一直以来和儒家斗得昏天黑地的法家也在这种大环境中被迫转型,套上一层儒表法里的外衣。其实历史上那些有能力的官员无不精通律法,至于有多少是儒表法里,有多少只是把律法当做工具那就不得而知了。

基层的吏员是必须精通刑律的,这些人被法家思想“污染”的概率最大,以至于后来官是官,吏是吏,修了刑律当了小吏就绝了仕途,再也当不了官了。而儒生们则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直接凌驾于他们之上。如此一来,法家就永远成为了儒家治国的工具。

其他的诸子百家也是一样,或是在漫长的抗争和演变过程中成为了儒家的一部分,或是永远地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而在汉武帝这样的统治者眼中,诸子百家各有所长,是可以拿来杂用的,这就有点类似于吕不韦的杂家思想。有用的东西都可以拿来用,但是却需要有一个“载体”,于是在漫长的百家学派竞争中,包容兼并又善于变化的儒家胜出了!


(全文完)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罢黜百家是禁绝百家吗?

罢黜百家不是要禁绝百家的

汉代推行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吗?

这话要看怎么说。

一、如果要说把这当做一种朝廷的主张,以皇帝诏书或朝廷政令的形式在全国正式(强制)推行。那至少在汉代没有过。大家现在一般说的,是发生在汉武帝时代的事儿,但汉武帝——至少从可信的史料看,应该没有颁布过这样的命令。

二、但如果说这是指汉代事实上有没有发生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事儿,那就会是另外一个结论。首先,这作为一种主张被提出过,这是事实,董仲舒提出这个主张的时候还不是一个正式的官员。其次,汉武帝对次表过态,不过是对董仲舒那篇文章表示赞赏,对那个人表示赞赏,但并没有表示要把那个建议作为一种国家策略推行。第三,当时在官员选拔和人才推荐上确实有一大批儒生被选拔任用,甚至被重用的情形。

三、当时朝廷儒家人物占主流,得势是客观事实。这应该与重要官员中儒生系统对的人势力大,数量多有关。这些人——比如刘邦时期的叔孙通,武帝时期的公孙弘等官大势力大影响力大。他们及其门生掌握话语权,自然便以为独尊儒术了。

为什么汉武帝罢黜百家?


汉武帝罢黜儒家,因为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汉武帝与法家酷吏张汤谋划发行白鹿皮币,与儒家颜异商议。颜异认为贡品只值几千钱,白鹿皮却几万,本末不相称。颜异并未骂刘彻。而法家酷吏张汤却认为,颜异欲骂天子,不言而入腹,便腹诽罪之名,处死颜回十世孙,儒家大师颜异。【腹诽罪就是肚子里骂皇帝】

第二件事,是汉武帝欲封禅泰山,被儒生拒绝。汉武帝罢黜群儒而不用。

汉武帝罢黜道家,是因为西汉时,儒家与道家是同盟,法家与黄老是同盟。儒家被罢黜,自然就没有道家的立足之地。

汉武帝罢黜鬼谷学派。元鼎二年,法家酷吏张汤欲诬陷鬼谷学派朱买臣。朱买臣先发制人诬陷张汤谋反。张汤被以谋反罪处死。张汤死后,汉武帝‘突然明白’,又诛杀鬼谷学派朱买臣。

汉武帝对墨家不是罢黜,而是彻底毁灭。最后一个墨者郭解因诛杀恶官。被汉武帝处死。墨家彻底灭绝。

汉武帝罢黜百家,唯独重用法家。是因为法家捍卫君权,奴役臣民。

一、法家酷吏帮汉武帝罗织罪名,制造冤狱。屠戮群臣。

元光四年冬,魏其侯窦婴有罪,弃市。

元狩元年十一月,淮南王安、衡山王赐谋反,诛。党与死者数万人。

元狩五年春三月甲午,丞相李蔡有罪,自杀。

元鼎二年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张汤有罪,自杀。

十二月,丞相青翟下狱死。

元鼎五年九月,丞相赵周下狱死,乐通侯栾大腰斩。

天汉三年春二月,御史大夫王卿有罪,自杀。

太始元年春正月,将军敖有罪,腰斩。

后元元年夏六月,御史大夫商丘成有罪,自杀。

二是法家酷吏帮汉武帝骨肉至亲。

元光五年,法家酷吏张汤查出陈皇后施巫蛊之邪术,祝告鬼神,祸害他人,属大逆无道。陈皇后被废,三百多人被诛连。这仅仅是巫蛊之祸的前奏。

征和二年秋七月,法家酷吏江充等在太子宫发现巫蛊。太子认为,若听之任之。皇族将被天子赶尽杀绝,自己与母亲更是必死无疑。于是,先发制人。武帝命丞相刘屈氂平叛,死者数万人。太子、皇后皆死。

汉武帝利用巫蛊之祸,将自己的妻子、儿子、女儿、儿媳、孙子、孙媳,几乎满门抄斩。就连平定太子叛乱有功的刘屈氂等人也全部被杀。死于巫蛊之祸者,达数十万人。

因为法家酷吏做到韩非之言的忠臣。汉武帝才罢黜百家,唯独重用法家——从主之法,顺主之为,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

汉武帝重用法家,创造了一个人整人,人治人的时代。帮君主作恶害人,这就是法家的使命。

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来的,目的是要崇尚孔子学说,压制其他各派,实现思想的大一统,是儒家思想开始居于正统地位的重要标志。

秦朝尚法,二世而亡,西汉初年,经历动乱的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于是推崇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政治的日趋稳定,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不能够适应大一统局势下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需要,而儒家所提倡的思想却适应了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儒家立足现实、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也契合了汉武帝的性格特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于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开始罢黜百家,表彰儒家"六经",尊崇儒学。

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改造,提出了"君神授"等有利于中央君主集权的观念。所以,汉武帝所尊崇的儒学,并不是纯粹的先秦儒学思想,而是为中央集权量身改做的儒学。但是不管如何,他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稳定了大一统的局面,也使儒家文化,尤其是文、行、忠、信这些美好的道德修养以及以民为本这样的治世理念渐渐深入人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怎么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读音为“bàchùbǎijiā,dúzūnrúshù"

罢黜百家可以取哪些名字
罢黜百家的反义词
  • 【发音】bǎi jiā zhēng míng
  • 【解释】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指发表意见。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更多罢字开头的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