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痕。比喻没有看到事物的全貌;只是片面了解。也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貌。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管中窥豹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1.以偏概全,同管中窥豹是一个道理。
2.徒云一叶知秋难免不见森林,管中窥豹结果全是皮毛。
3.不过这只是管中窥豹而已。
4.这件事情非常复杂,单凭管中窥豹,如何能尽得其中真象?
5.外国人分析香港经济前途,大都是管中窥豹,不必过分重视。
6.看待事物应该全面,不能管中窥豹。
7.这几天的考察,只是管中窥豹,要想全面反映这地区的情况,还得深入调查研究。
8.我的意见只是管中窥豹,可能缺乏整体性及客观性。
9.他这是管中窥豹之见,不足为凭。
10.孙康映雪读书是挚,管宁割席分座是专,头悬梁、锥刺骨是激,匡衡凿壁偷光是醉,韦编三绝的孔子是勤。
就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意思,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就是从一根竹管的孔眼中去看体型庞大的豹子,你能看见豹子身上的一个斑点就算不错了,就像井底之蛙一样,不能全面了解事物,只能知道事物的部分或者局部,这样肯定会对事物产生错误的认识!
管中窥豹,汉语成语
拼音是guǎn zhōng kuī bào
意思从管子里看豹,比喻见识狭小,看不到全面。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管中窥豹
[guǎn zhōng kuī bào]
出处
《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载庚申令:“议者或以军吏虽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国之选……论者之言;一似管窥虎欤!”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释义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1、“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2、“管中窥豹”---从竹管里看豹。
3、意思:比喻看到的只是一部分;或比喻可以从观察的部分推测到全貌。
4、典故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语新说.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管中窥豹 [读音][guǎn zhōng kuī bào] [解释]《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意思是从竹管里看豹,有时也能看见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后来常与“可见一斑”连用,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也比喻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只能是片面的了解。 [出处]《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载庚申令:“议者或以军吏虽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国之选……论者之言;一似管窥虎欤!”
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例句]1. 李明在老师的热心的帮助下,思想有了转变,这从他近来写的一篇日记里,~,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