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形容一点不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邑人》:“呼邻问之,则市肉方归。言其片数斤数,毫发不爽。”
毫厘不爽作谓语、宾语;形容一点不差。
1.这幅画与原作比较,毫厘不爽,几乎可以乱真。
2.这幅画与原作比较,毫厘不爽,几可乱真。
3.他口算能力极强,每次都毫厘不爽.
4.此处山林,竟与朕梦中所见,毫厘不爽!
5.如能随彼之意,而虚实应付,毫厘不爽,是真可谓之懂劲矣。
6.乾隆待见他两首诗都已经烂熟于心,毫厘不爽,这才说道:“那一卷是阴卷,这一卷是阳卷。
7.翰香随便指出部位,周阳都能够毫厘不爽的刺到,速度、力道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8.我在一旁听了心里直想乐,这真是天道循环毫厘不爽!这枚石髓本来就是风君子顺手牵羊从柳家偷出来的,不论是给柳老师还是柳依依,都算物归原主。
9.如果这是三年前,张山可以毫厘不爽的将她打倒在地,然后将她就地正法。
10.浅丘一切都算的毫厘不爽,在韩怀陆看似不经意的看向方婷的一瞬,他就动了,所以韩怀陆才从方婷的眼神里看到不安。
【毫厘不爽】:háo lí bù shuǎng
【释义】: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形容一点不差。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便是心中许多道理,光明鉴照,毫发不差。”
一字不漏[yí zì bú lòu][释义]没有偏差,形容很全面,非常细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