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手:伸手;溺:淹没。伸手去救落水的人。比喻救援苦难的人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1.讲完课后他觉得舌敝唇焦。
2.我常常为你预感到这样一个危机,不能不舌敝唇焦,及早提醒,要你及早防止。
3.我宁可舌敝唇焦,也要说服你。
4.看官若能不以其功之无成而灰雄心,只看其事之悲壮而增生气,那就不枉说书的一番饶饶不休、唇焦舌敝了。
5.曾侯爷秉着至诚,凭着公理,辩到个唇焦舌敝,谈到个水尽山穷。
6.菲亚又往各自村落,逢人说项,唇焦舌敝。
7.夏季到来赤日炎,唇焦舌敝直冒烟。
8.很快我便感到唇焦舌敝,嘴唇焦裂。
9.驻英大臣曾纪泽奉着朝旨,跟英外部交涉,说到个唇焦舌敝,究竟不能立君存祀,不过争到个所有贡例由英国驻缅大员,按期遣使贡献而已。
10.他已经说得唇焦舌敝了,您就答应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