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字五行属性是“水”,适合生辰八字缺水的孩子起名使用;
马字笔画有3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马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马字是常用字;
◎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 大:马蜂。马勺。
◎ 姓。
详细字义
◎ 马
馬 mǎ
〈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code]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词性变化
◎ 马
馬 mǎ
〈动〉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draw face]。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take horse;control a horse]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 马
馬 mǎ
〈形〉
大的[big]。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①][mǎ]
[《廣韻》莫下切,上馬,明。]
“马1”的繁体字。
(1)哺乳动物。头小面长,耳壳直立,颈上有鬣,尾有长毛,四肢强健,有蹄。性温驯善跑,是重要力畜之一。
(2)把面孔拉长像马脸。形容面部表情严厉。
(3)骑兵。
(4)武事。
(5)大。
(6)“碼”的古字。筹码。
(7)“碼”的古字。量词。相当于堆。
(8)方言。镇,压制。
(9)方言。瞄,注意看。
(10)《平水韵》马韵为上声二十一,旧时因用以代替日期,指二十一日。
(11)姓。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清朝·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唐朝·李颀《古从军行》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唐朝·李颀《送陈章甫》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先秦·佚名《行行重行行》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唐朝·张祜《集灵台·其二》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唐朝·温庭筠《利州南渡》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明朝·李攀龙《塞上曲送元美》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唐朝·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宋朝·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发音】rén hǎn mǎ sī
【解释】嘶:马叫。人人在呐喊;马在嘶叫。形容喧闹嘈杂的声音。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4卷:“只听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喊马嘶之声,渐渐近前堂来。”
【发音】rén xuān mǎ sī
【解释】喧指的是大声的说话;嘶指的是马的嘶叫声。整个词的字面意思就是人在喊叫,马在嘶鸣。
【发音】rén kùn mǎ fá
【解释】人也累了;马也困乏。也指人们非常疲倦。
【出处】元 黄元吉《流星马》:“俺两口儿三日不曾吃饮食,人困马乏。”
【发音】rén qiáng mǎ zhuàng
【解释】军队和马匹都很强状。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
【出处】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使不着人强马壮,端的是鬼使神差。”
韩马利(Mary Hon Ma Li,1956.7.1-),香港资深女演员,基督徒。名字取自“以马内利(Emmanue)”(即“神与我们同在”),是Mary姐的爷爷帮她改的,Mary姐说自己很喜欢这个名字,因为遇到困难,她都会记住神与她同在。Mary姐由舞蹈员出身后转做艺员,当年和何守信是《K-100》第一代主持人,曾参与演出很多剧集,包括《创世纪》、《京华春梦》、《再生缘》、《皆大欢喜》、《铁血大旗门》等。2015年出演电视剧《水发胭脂》饰演严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