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字五行属性是“水”,适合生辰八字缺水的孩子起名使用;
骇字笔画有9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骇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 惊惧:骇叹(惊叹)。骇惧。骇然。骇人听闻。惊涛骇浪。◎ 惊起,散。
详细字义
◎ 骇
駭 hài
〈动〉
(1) (形声。从马,亥声。本义:马受惊)
(2) 同本义 [horse was astonished]
骇,惊也。——《说文》
马方骇,鼓而惊之。——《汉书·梅乘传》
(3) 又如:骇驷(狂奔的驷马)
(4) 惊骇;惊诧;惊动 [be frightened;be shocked]
录事骇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骇问。——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虎大骇。——唐· 柳宗元《三戒》
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欧阳修《相州昼锦堂纪》
(5) 又如:骇汗(因惊恐而流汗);骇浪(骇人的大浪);骇突(受惊而乱窜);骇殚(惊惧)
(6) 震动 [shock]
而国人大骇。——《战国策·宋策》
庶人骇政。——《荀子·王制》。注:“不安上之策也。”
(7) 又如:骇世(震惊当世);骇俗(震惊世俗);骇惊(震惊)
(8) 突发;兴起 [start]
骇,起也。——《广雅·释言》
(9) 又如:骇跳(暴跳);骇机(突然触发的弩机。比喻突发的祸难)
(10) 惊扰;骚动 [disturb]
凡鸟之举也,去骇从不骇。——《吕氏春秋》
三军万夫,环旋翔佯,晃骇之间,虏骑乘之。——《新唐书》
猋骇云讯集。——《汉书·扬雄传》。注:“动也。”
哗然而骇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勒取财物,盈千累万,尤属骇人听闻。——《清史稿·西藏》
(11) 擂,击 [strike]
燎京薪,骇雷鼓。——《文选·张衡·西京赋》
(12) 播散 [sow]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曹植《洛神赋》
[①][hài]
[《廣韻》侯楷切,上駭,匣。]
“骇1”的繁体字。“絯2”的被通假字。亦作“駴1”。
(1)马受惊。
(2)惊骇;震惊。
(3)惊诧。
(4)惊起;兴起。
(5)惊扰;扰乱。
(6)擂击钟鼓,使声响而急。
(7)散;播散。
(8)四蹄皆白的猪。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宋朝·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发音】tiān zhèn dì hài
【解释】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出处】《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
【发音】jīng shì hài sú
【解释】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
【出处】明 刘基《贾性之市德斋记》:“是皆为惊世骇俗,而有害于道。”
【发音】jīng shì hài mù
【解释】谓使世人见而惊奇。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
【发音】jīng xīn hài mù
【解释】同“惊心骇瞩”。
【出处】达时《夫已氏之支那观》:“不学如余,固不能直揭其隐,亦聊为读者惊心骇目,不为所惑之一助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