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字五行属性是“水”,适合生辰八字缺水的孩子起名使用;
阁字笔画有9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阁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阁字不是常用字;
◎ 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楼阁。滕王阁。阁下(对人的敬称,意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
◎ 特指女子的卧房:闺阁。出阁(出嫁)。
◎ 小木头房子:阁子。阁楼。
◎ 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内阁(简称“阁”)。组阁。入阁。
◎ 古同“搁”,停止。
详细字义
◎ 阁
閣 gé
〈名〉
(1) (形声。从门,各声。本义:古代放在门上用来防止门自合的长木桩)
(2) 门限 [threshold]
閣,所止扉也。门开则旁有两长橜杆辂之,止其自阖也。——《说文》
高其闬阁。——《左传》。
所以止扉谓之阁。——《尔雅》。郝懿行疏:“此阁以长木为之,各施于门扇两旁,以止其走扇。”
(3) 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pavilion (usu.two-storeyed)]
接屋连阁。——《淮南子·主术训》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 杜牧《阿房宫赋》
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阁中(楼阁之中);亭台楼阁;阁仔(小木板屋);阁束(束之高阁);阁室(阁道中的小室);阁馆(楼阁馆舍);阁殿(楼阁官殿)
(5) 藏书的地方 [liberary]
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汉书·扬雄传》
(6) 又如:汉时有“天禄阁”、“石渠阁”,清时有“文津阁”、“文汇阁。”或指供佛的地方。如:文渊阁;佛香阁;阁斋(书楼);阁本(帝王秘阁所藏的书籍、法帖等)
(7) 架空的栈道。用木板架筑在山岩绝险处的道路 [a plank road built along the face of a cliff]
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战国策·齐策》
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三国志·魏延传》
(8) 又如:阁梁(阁道的横梁);阁路(栈道)
(9) 官署名。内阁的简称 [cabinet]
会帝有疾,烦懑不乐,召阁臣徐阶议内禅。——《明史·海瑞传》
(10) 又如:组阁;入阁;阁老(大学士及翰林学士入阁办事的大臣);阁抄(中央政府的公报);阁学(内阁学士)
(11) 搁置食物等的橱柜 [cupboard]。如:阁儿(酒阁子。酒店中隔成的客座小房间)
(12) 特指女子的卧房 [boudoir]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出阁
词性变化
◎ 阁
閣 gé
〈动〉
(1) 通“搁”。放置,搁置 [put;place]
险绝之处,傍凿山崖而施版梁为阁。——《史记·高祖本纪》集解引崔浩
(2) 又如:阁笔(停笔。同搁笔);阁压(搁置积压)
[①][gé]
[《廣韻》古落切,入鐸,見。]
“阁1”的繁体字。
(1)搁置食物等的厨柜。
(2)栈道;复道。用木支架于空中而成的道路。
(3)楼阁。
(4)指建阁。
(5)指夹室。
(6)指古代的国家藏书楼,属秘书监。
(7)古代中央官署名。内阁之略称。
(8)旧指女子的闺房。
(9)架起,支撑。
(10)安放。
(11)搁置;停辍。
(12)含着,不使流下。
(13)见“閣閣”。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 宋朝·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唐朝·韩偓《夜深 / 寒食夜》
杨花落,燕子横穿朱阁。—— 宋朝·李清臣《谒金门·杨花落》
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 宋朝·吴文英《浣溪沙·秋情》
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 南北朝·江淹《铜爵妓》
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 宋朝·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 宋朝·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唐朝·王维《酬郭给事 / 赠郭给事》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唐朝·李白《上之回(三十六离宫)》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元朝·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发音】rù gé dēng tán
【解释】犹命相拜将。谓荣任高官显爵。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4回:“列公,你只看他这点遭际,我觉得比入阁登坛金闺紫诰还胜几分。”
【发音】fèng gé lóng lóu
【解释】帝王居住的楼阁
【出处】南唐·李煜《破阵子》:“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发音】tái gé shēng fēng
【解释】台阁:东汉尚书的办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比喻官风清廉。
【出处】《晋书 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于是贵游慑伏,台阁生风。”
【发音】wàng méi gé lǎo
【解释】喻徒有虚名之官。
【出处】唐·白居易《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望梅阁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