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字五行属性是“金”,适合生辰八字缺金的孩子起名使用;
愁字笔画有13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愁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 忧虑:忧愁。愁苦。愁楚。愁烦。愁虑。愁郁。愁闷。愁容。愁绪。借酒浇愁。多愁善感。
详细字义
◎ 愁 chóu
〈动〉
(1)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2) 同本义 [worry;be anxious]
愁,忧也。——《说文》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礼记·哀公问》
见善愀然。——《荀子·脩身》
哀而不愁,乐而不荒。——《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辛弃疾《菩萨蛮》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 又如:不愁吃,不愁穿;愁坐(含忧默坐);愁思(忧愁的心绪);愁绝(忧愁到极点);愁怀勃勃(心中有万端愁绪;非常忧戚);愁海(比喻愁深)
(4) 使受苦 [cause sb.suffering]
伤形费神,愁力劳意。——《墨子》
(5) 怨尤;怨恨 [have a grudge against sb.;hate]。如:愁恨(忧怨)
词性变化
◎ 愁 chóu
〈形〉
(1) 凄惨,惨淡 [gloomy]。如:愁红(憔悴的残花。用以比喻女子的愁容);愁戚戚(愁切切,愁凄凄。凄惨愁苦的样子)
(2) 悲哀;哀伤 [grieved;distressed]。如:愁痛(悲痛);愁悲(悲愁;悲哀愁苦);愁郁郁(忧伤的样子)
[①][chóu]
[《廣韻》士尤切,平尤,崇。]
(1)忧虑,忧愁。
(2)悲哀,哀伤。
(3)怨尤,怨恨。
(4)惨淡。参见“愁雲”。
[②][qiǎo]
同“愀1”。
容色改变貌。
[③][jiū]
[《集韻》將由切,平尤,精。]
通“揫1”。
(1)敛束。
(2)聚敛。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宋朝·王禹偁《点绛唇·感兴》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宋朝·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唐朝·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明朝·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唐朝·李贺《李凭箜篌引》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宋朝·陆游《卜算子·咏梅》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清朝·纳兰性德《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宋朝·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宋朝·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发音】chóu cháng jiǔ zhuǎn
【解释】谓重重忧愁萦绕心怀。
【出处】明·邵璨《香囊记·得书》:“我终日里愁肠九转,到如今尺素空传,越教人中心惨然。”
【发音】chóu cháng cùn duàn
【解释】忧愁得肠子一寸一寸地断裂。
【出处】唐 张鷟《游仙窟》:“泪脸千行,愁肠寸断,端坐横琴,涕血流襟。”
【发音】chóu cháng tì jiǔ
【解释】愁长:愁闷的心肠;殢:困扰。心肠愁闷的人容易病酒
【出处】唐·韩偓《有亿》:“愁肠殢酒人千里。”
【发音】chóu cháng bǎi jié
【解释】忧愁缠结在肠内。
【出处】《敦煌变文集 王昭君变文》:“日月无明照覆盆,愁肠百结虚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