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听字读什么,听字是什么意思

听字读什么,听字是什么意思

  • 听字的读音tīng
  • 听字的部首
  • 听字的笔画7画
  • 听字的构造左右结构
  • 听字的繁体字
听字适合起名用字吗

听字五行属性是“火”,适合生辰八字缺火的孩子起名使用;

听字笔画有7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听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听字是常用字;

听字的基本解释

◎ 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力。听写。听觉。聆听。洗耳恭听。
◎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听计从。
◎ 任凭,随:听任(rèn )。听凭。听之任之。
◎ 治理;判断:听讼(审理案件)。听政。
◎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听可口可乐。

听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聽 tīng 
〈动〉
(1)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 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2) 同本义 [listen;hear]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
(3)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听言(道听途说,没有根据的话);听真(听得真切);听直(听取曲直)
(4) 接受,听信,接纳 [heed;obey;have a receptive ear for]
不听寡人。——《战国策·魏策》
故听之。——《史记·项羽本纪》
而听细说。
壹听陵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开张圣听。——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听人(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人支配。喻愚昧);听用(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听纳(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听能(听从能者的意见);听唤(听从使唤)
(6) 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administer]。
(7) 如:听政(执政;处理政务);听治(处理政事)
(8) 决断;审理 [诉讼案件][serve as a judge]。
(9) 如:听决(听断,判决);听治(处理政事)
(10) 等候;待 [wait]。
(11) 如:听用(听候任用);听选(等候任命)
(12) 听凭,任凭[allow;let]。
(13) 如:听人穿鼻(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听其自便(听凭人任意行动);听势(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
(14) 侦察 [reconnoiter]
请谓(为)王听东方之处。——《战国策
词性变化

聽 tīng 
〈名〉
(1) 耳朵 [ear]
翏翏而为穷苦愁怨之声,不啻风泉之满听矣。——清· 黄宗羲《金介山诗序
(2) 马口铁罐[tin]。
(3) 如:听装午餐肉;听装咖啡。亦用作听装物品的量名。
(4) 如:一听香烟;一听奶粉;听装(用听包装)
(5) 耳目,间谍[detective;spy]
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荀子
(6) 厅堂。古代官府办公处,后作“” [office]
病人或至数百,听廊皆满。——《资治通鉴
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世说新语·黜免》

听字在汉语字典的解释

[①][yǐn]
[《廣韻》宜引切,上軫,疑。]
[《廣韻》牛謹切,上隱,疑。]
(1)笑貌。
(2)见“听听”。
[②][tīng]
1”的简化字。
[③][tīng]
2”的简化字。

听字在古汉语字典的解释

听古汉语字典解释

tīng
〈动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风吹雨,铁马冰马河入梦来。”
〈动词〉从;接受。陈情表》:“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
〈动词〉信。《屈原列传》:“怀王竟郑袖,复释去张仪。”
〈动词〉凭;任。王冕读书》:“儿痴如此,曷不其所为。”
〈名词〉力;闻。出师表》:“诚宜开张圣,以光先帝遗德。”
〈动词〉治理;处理。《论语·颜渊》:“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名词〉通“厅”,厅堂。《世说新语·政事》:“大司马前有一老槐。”
事】处理政事。厅堂;官府办公的地方。
讼】审理诉讼;判案。
政】处理政务。

听字在说文解字的解释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听

【卷二】【口部】

笑皃。从口斤聲。宜引切

(聽 tīnɡ)聆也。从耳????聲。他定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兒也。司馬相如賦。亾是公然而????从口。斤聲。宜引切。古音十三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听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含听字的诗歌

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 唐朝·李白《幽涧泉(幽涧愀兮流泉深)》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宋朝·张炎《清平乐·采芳人杳》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唐朝·李商隐《流莺》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唐朝·刘禹锡《金陵怀古》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唐朝·刘禹锡《始闻秋风》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唐朝·王翰《凉州词二首》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唐朝·王维《陇头吟》

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先秦·屈原《九章》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宋朝·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唐朝·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含听字的成语

【发音】tīng jiàn fēng jiù shì yǔ

【解释】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发音】tīng fēng tīng shuǐ

【解释】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

【出处】相传龟兹国王与乐人于大山间倾听风和水声,感兴而制乐。唐 王建《霓裳辞》之一:“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

【发音】zhōu tīng bù bì

【解释】周听:广泛听取;蔽:蒙蔽。广泛地听取意见就不会受蒙蔽

【出处】汉·贾谊《新书·道术》:“周听则不蔽,稽验则不惶。”

【发音】wéi mìng shì tīng

【解释】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

与听字同音的字
与听字同笔画的字
与听字同五行的字
与听字同部首的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