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围点打援是什么意思

围点打援是什么意思

围点打援
  • 围点打援的读音wéi diǎn dǎ yuán
  • 围点打援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围点打援的结构联合式成语
围点打援的解释

一种战术,抽出部分兵力围困据点,然后使用主力部队打击救援据点的援军

围点打援的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但是老练的帝国军人却揣摸不到于而龙牌下押的什么注,是围点打援,目标朝着他?”

围点打援的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围点打援具体是指什么?

一言难尽,这四个字在军事上包罗万象,其运用之广和变化之多,实集兵家之大成。

1948年7月2日深夜,一直在桐柏山区隐蔽待机的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接到刘伯承的緊急命令,以六纵主力6个团(另外3个留在了大别山)在桐柏军区、陕南军区等地方部队9个团配合下,立即出山奔袭汉江平原发起“襄樊战役”,包围攻取襄阳和樊城等敌占据点,以便在淮海战役打响之前,监视和牵制住华中白崇禧军事集团,使其不敢倾力东援。

(王近山将军)

襄阳无疑是一座历史名城,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城垣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既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易守难攻所在,金庸小说里的郭靖,昔年就在此地抵挡蒙古大军半年之久,城高水深,被誉为“铁打的襄阳”。

王近山面对的守城敌将也都是“名人”,一位是第15绥靖区司令康泽中将,黄埔三期生,“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蒋介石的绝对嫡系;一位是绰号“熊猫“的川军悍将郭勋祺,早年刘湘手下的骨干将领,康泽之所以选择郭勋祺担任副手,是因为襄樊地区三个旅的守军中,有两个是川军部队,另附三个地方保安团,总兵力约21000人。

(蒋介石早年侍从副官康泽)

1948年7月10日,在扫清外围敌军之后,解放军兵临襄阳城下,在兵力几乎对等的情况下,王近山打破常例,晓谕全军设立三个“特等功”标准:1,第一个登城成功;2,缴获四门化学迫击炮;3,活捉敌酋康泽。中野六纵和地方部队群情激昂,纷纷决心奋勇杀敌活捉康泽,因为康泽早年成立的特务武装“别动总队”在苏区曾经罪行累累。

坐镇武汉的“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接到襄阳被围的急电后却犯了难,派兵救援吧,他深知刘伯承元帅是“围点打援”的高手,中野主力说不定正在某个地方守株待兔;坐视不管吧,襄阳一丢,武汉北面的凭障顿失,宜昌亦受威胁,虽然康泽不是他的人,可是襄阳战略位置实在太重要了,一向诡计多端的“小诸葛”也是进退两难。

(中野六纵战士)

事实是,我野司直接指挥的二个纵队、陈赓将军指挥的西集团两个纵队,都在襄樊战场外线蓄势待发监视周边之敌,南阳的第13绥靖区王凌云部(二个整编师)和张轸兵团只要西援必遭打击。无奈之下,白崇禧只好抽调信阳的整编第7师、确山的整编第20师绕道增援:乘火车先到湖北孝感,然后徒步行军北上,过宜城奔襄阳,整个“旅途”的耗时最少需要七天!

这就是“围点打援”的精妙所在,对手如果重兵快速来援,解放军就将暂时围点不打,首先集中兵力在运动中歼击援军;如果对手增援迟缓,则攻城部队就会坚决而迅速的拔点;并且两者之间随时可以根据敌情变化而切换,如何临机处置,完全在于战役指挥员的战场把握能力。

(康泽被俘)

既然白崇禧的援军是绕着大圈爬来的,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到达战场,攻城前敌总指挥王近山随即下令拔点,王近山一反古来打襄阳“先夺山后破城”的惯例,以猛虎掏心的战法直扑襄阳城区,刀劈三关,总攻开始后仅用三天时间便全歼守敌,俘敌康泽、郭勋祺两名中将以下17000人,创造了对等兵力下攻城作战的典范战例,入选解放战争十大攻坚战。

《亮剑》里华野二师和五师争夺战利品的故事原型就发生在襄阳战后,六纵与地方部队因为争夺俘虏和缴获出现纠纷,事后刘伯承司令员命令王近山做深刻检讨,也算是战役中的插曲。

(川军郭勋祺)

襄阳既失,走到半路上的援军两个整编师立刻掉头南逃,一边庆幸总算没有被中野主力捕捉,而实际上我军攻克襄阳后,为配合华东野战军发起攻势,主力全部转移至汉水北岸,白崇禧的战役指挥能力,比起军神来还差着一个段位。

我军另外一个擅用“围点打援”战术的高手是粟裕将军,在洛阳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期间屡试不爽,使国民党的各机动兵团经常疲于奔命,却又始终战战兢兢,只怕救援要点不成,反而落入打援陷阱,这个难题,困扰了黄埔将领们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直到彻底失败也没琢磨出有效的应对战法来。

战争中的“围点打援”,对打援与围点哪个的要求更重要?

豫东战役结束以后的1948年7月14日,西柏坡电示华野各首长,为了保证主力休整不受敌军干扰:“似须以有效行动分散敌人,你们则乘敌分散之机,歼灭几部敌人,方能实现大休整。此种分散敌人的行动,似以许谭(兵团)攻击济南最为有效”。也就是说,军委最初关于济南战役的设想,是由山东兵团独立完成,并且对许谭的作战细节提出了具体要求。

电文中指出:“许谭攻济南,可先占领机场,以两三个星期完成攻城准备,然后看敌援兵情况,决定先打援或先攻城”。当然了,无论如何济南机场是必须首先攻占的,因为要切断王耀武跟南京、徐州方面的联系,避免敌人空援而彻底孤立11万守军。不过华野代司令员粟裕经过反复考虑,认为仅仅以山东兵团实施济南战役,力量是不充分的,请求休整一个月左右后,集中华野全军再发起济南战役。

西柏坡采纳了这一建议,7月23日复电粟裕和许谭,批准华野全军休整一个月。在休整期间,粟裕跟陈士榘、唐亮等野司首长多次研究后,于8月10日给西柏坡发出了一封长电,提出了关于下一步作战的三个方案:1、集中全力出豫皖苏,以运动战寻歼邱清泉整编第5军,解决掉这一大敌;2、集中全力攻济南,对于可能北援之敌,仅以必要兵力阻击之;3、攻济与打援同时进行,有重点地配合和使用兵力。

粟裕在电文最后特别说明:“我们详细研究了以上三案,认为以执行第三案为最好”,这个第三案的核心部署,是以山东兵团所属的两个纵队首先攻击济南机场,而集中11个纵队的主力准备打援,待重创或者击溃杜聿明的援军后,再回师全力攻城。所以在战役构想之初,粟裕其实是准备以打援为主、围点为辅,因为对于迅速攻克济南这样重兵防守的大城市,华野上下还是有顾虑的。

山东兵团九纵司令员聂凤智就回忆,战前“在曲阜会议上有争执,主要是攻击时间问题,我说最多20天,被大家挖苦的不得了”,毕竟这是前所未有的大型攻坚战,而守敌王耀武又不是无能之辈,轻敌肯定是要不得的。正是考虑到了济南是块硬骨头,所以粟裕才决心先打援敌,然后从容收拾王耀武,做长时间围攻之准备,这是非常客观的。

但是西柏坡敏锐地发现了作战计划中存在的问题:你们第三案的目的,是为了争取第一种结果(指既攻克济南又歼灭大部援敌,形成一次大的歼灭战),其弱点是只以两纵队占领飞机场,对济南既不真打,而集中十一个纵队打援,则援敌势必谨慎集结缓缓推进,并不真援。如果你们此次计划不是真打济南,而是置重点于打援,援敌必会采取(不会不采取)这种谨慎集结缓缓推进的办法。

这封指示电既含蓄又高瞻远瞩,指出了华野作战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即如果佯攻济南,则狡猾的杜聿明必然也不会积极来援,不但华野寻歼敌人援军的计划落空,济南方向也会因为兵力不足而形成僵局,属于两边耽误。如果在战役发起后中途改变计划,则“丧失了一部分时间,并让敌人推进了一段路程,可能给予战局以影响”。看见了吧,“攻济打援”双管齐下其实是西柏坡最先提出来的,只是没有讲的那么直白。

并且西柏坡在电文中,着重说明我军已经具备了大城市的攻坚作战能力,要求华野打消顾虑(南麻战役有些阴影),敢于攻坚和真打济南,树立夺取济南的信心,对华野首长和指战员起到了很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1948年8月20日,粟裕等华野首长按此电指示,在曲阜召开济南战役作战会议,经过五天五夜的详细探讨,最终形成了“攻济打援”的战役决心。

为了保证打援作战的顺利进行,粟裕同时请求调苏北兵团加入山东战场,西柏坡第一时间复电同意,命令韦国清率两个纵队另一个旅北上,所有部队统归粟裕指挥。在曲阜会议的最后一天,粟裕在兵力分配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华野所有参战部队被分为攻坚和打援两大集团,其中攻城兵力14万人,占全部参战兵力的44%;打援集团18万人,占全部参战兵力的56%。

所以说,在围点(或者拔点)打援作战中,不存在哪一边更重要的问题,完全需要根据我方的作战目的和实际情况进行军事部署,因为战场情况非常复杂并且瞬息万变,指挥员必须根据形势发展来调整决心。比如济南战役的筹划过程,就经历了拔点阻援、围点打援和既拔点又打援的三次变化,最终才有了“攻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战斗口号,因为是准备真打啊!

1948年8月31日,粟裕上报华野关于攻济打援的详细部署,西柏坡复电完全同意,轰轰烈烈的济南战役由此即将打响!

基辅围点打援末奏效,俄军下一步是否会大迂回?

借诸葛丞相一句话:街亭事关重大,不可有失。。。围点打援构想不错,也得注意粮草弹药补给安全啊[狗头][狗头]

围点打援可以取哪些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