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千古罪人是什么意思

千古罪人是什么意思

千古罪人
  • 千古罪人的读音qiān gǔ zuì rén
  • 千古罪人的繁体千古辠人
  • 千古罪人的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 千古罪人的结构偏正式成语
  • 千古罪人的年代近代成语
千古罪人的解释

形容犯的罪永远被人记着

千古罪人的出处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不独老杨禽兽,作千古罪人,即弟辈以小人之心推测君子,亦应抱愧。”

千古罪人的用法

千古罪人作宾语、定语;指人罪大。

慈禧太后为什么是千古罪人?

慈禧太后祸国殃民,大兴土木,用巨资修圆明园,没有干过一件好事,遗臭万年!

为什么网络上总有人认为乾隆是千古罪人?

难道乾隆不是千古罪人吗?

就他拒绝和西方交流,闭关锁国,不思进取,自以为是,以天朝上国自居导致国家落后西方就已经是千古罪人了。

还没说他制造了一百三十多起文字狱,摧残文化,国民精神被打压,奴才文化盛行,百姓跪在地上爬不起来。这些到现在还是历史遗留问题,仍有残余,遗害后世。

广大网友为什么不能认为乾隆是千古罪人?好像法律没有规定不能这么说啊。爱新觉罗家的嫡系正支子孙也没有发出声明,不能这么说。

反倒是一些旁系血脉,大杆子打不着的人,成天以遗老遗少自居,以皇族后代为荣,整天出来这个不能说,那个不能写。居心何在?用意何在?

难不成还要恢复前清的文字狱?还要恢复腐朽没落,已经进入历史垃圾桶的清王朝不成?

而且关于乾隆是千古罪人这不只是网络上,而且史学界众多人也是这样的认为的。

张宏杰:他固步自封,错过了了解西方世界的最佳机会。乾隆时期,一方面是中国史上最大的盛世,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历史被世界甩下的时期。西方世界这艘新式战舰,正是在乾隆自我陶醉之际,与中国擦肩而过,迅速超越。

吕思勉:清朝的衰机,可说是起于乾隆之世的。高宗性本奢侈,在位时六次南巡,耗费无艺。中岁后又任用和珅,贪渎为古今所无。官吏都不得不剥民以奉之,上司诛求于下属,下属虐取于人民,于是吏治大坏。

阎崇年:乾隆晚年,志骄意满,思想僵化,喜谀恶谏,懒于进取,老人御政,宵小环绕,做了许多错误事情,积累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易中天:乾隆是个王八蛋。

这些都是史学界对乾隆的认识和评价。

刘大夏烧了郑和的航海图,阻碍了中国的大航海,算不算千古罪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宪宗成化间,有太监劝皇帝效仿成祖故事,重新下西洋。明代一些史籍,如万表《灼艾余集》、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记载车驾郎中刘大夏藏匿郑和下西洋档案,而顾起元《客座赘语》则说刘大夏焚毁郑和下西洋档案;究竟是藏匿还是焚毁,至今仍然是个谜。

其实刘大夏是否烧毁档案,对大航海没有决定性意义。

为什么?

因为郑和去的地区都是比较成熟的航线,同哥伦布、麦哲伦的探险是完全不同的。

大体上郑和是从东亚南下,进入东南亚,再进入南亚,最远到达东非。

除了东非航线比较偏僻和罕见以外,其他航线早就是古代成熟航线。

早在宋代,中国就有大量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的海船了。

所以,只要大明有大航海的意图,刘大夏的行为算不了什么。

关键在于大明对于海外领土没有太多兴趣,因为当时明朝人口不过1亿多。

就中国这么大的面积来说,这个人口数量尚不足以将土地开发完。

自己的土地尚且没有吃透,为什么要远洋去占领别的土地。

况且,在大明看来,东南亚都是不毛之地,不值得占领。

朱棣时期,大明一度占领越南,但多年以后还是放弃了,因为性价比太低,得到的太少,还要花费巨资驻军和养活当地民众。

至于大明的海上贸易航线是没有问题的,都是成熟的,郑和当时也都打通了,没有必要再航海了。

隋炀帝杨广明明也做了不少正确决定,但为何最后成了千古罪人?

不可否认,杨广虽然是暴君,却不能算是昏君,总体来说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可惜做事太要强,太过于急功近利了,以至于最后亡了国,所以背负了千古骂名。

杨广继位后年号大业,从这就对他的野心可见一斑。杨广在位期间,营建东都,修京杭大运河,对高丽动辄百万数量的用兵,其个人还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其雄心确实挺大,恨不得把别的帝王几辈子的功业几年就完成。

可惜杨广太自大了,他忘了治国应该以民为本,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似地把民力用尽了,整个大隋帝国包括他自己本人的末日也就到了。

杨广接手北周、隋文帝几代人留下的丰厚遗产,连号称封建社会顶峰的整个大唐王朝都难以媲美,国力不可谓不强,可短短的14年他就把这么大一个家业给败了,就算他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但要说他不是千古罪人,只怕也难找理由吧?

李成梁培养、扶持努尔哈赤,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千古罪人”吗?

提起清王朝的先祖,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努尔哈赤。正是在他的手里女真族才走向了统一。当年他凭借着十三幅铠甲起兵辽东,正式掀开了反抗大明的旗号,这也奠定了清王朝入关的雄厚基础。历史又一次表明,伟大人物的诞生都离不开早年的经历。努尔哈赤后来的成就,离不开他苦难的童年。

努尔哈赤的母亲去世较早,自己的父亲又重新找了个小妾。然而小妾心狠手辣,处处虐待小努尔哈赤。后来还是自己的外祖父王杲看自己的外孙可怜,就将他接到自己的身边照养。这时来到外祖父身边的努尔哈赤又重新找回了温暖,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美好的日子总是很短暂。

努儿哈赤像

外祖父被杀

原来,这个王杲是当时的建州右部都指挥使。这个官职虽然看着很大,实际上是明王朝为了安抚女真部落所给的虚职。这点让王杲内心很不爽,所以时刻怂恿着部下打烧抢劫明朝普通百姓的财物。那个时候是明朝万历年间,明朝已经衰败不堪,为了息事宁人,朝廷也是一直隐忍着,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撕破脸。

然而明王朝的宽容并没有换来王杲的息事宁人,反而让他变得更加的为所欲为。万历二年,王杲的部将有两名手下因为投靠了明朝,这点让杲内心很不爽。所以他就带着士兵来向朝廷要人,朝廷虽然软弱,但也不能由着自己的手下张嘴向自己要人,这样朝廷的威望何在?所以严厉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王杲塑像

这点让王杲开始怀恨在心,后来虽然出于大局考虑,软蛋的明朝把当初投靠自己的几个人送回给了王杲,想来明朝真是个不靠谱的主子。也难怪明朝会亡,然而还是那句话,饿狼是永远喂不饱的,明王朝的一再妥协,反而铸就了王杲等人的猖狂。在后来不久,王杲等人竟带着军队去攻打抚顺城。

朝廷可以忍耐你的骄横,但绝不允许你大逆不道的去造反。很快朝廷派当时的名将李成梁大军来讨伐之。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说那时的明朝军队实力已经下滑,但对付一个小小的王杲还是绰绰有余的。很快,李成梁的大军就打败了王杲,他本人也被作为叛军很快的被杀了。

李成梁画像

就这样,努尔哈赤的唯一疼爱自己的亲人也就怎么去世了。就在他担心自己的未来何去何从的时候,上天又给他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活命。军人向来讲究个心狠手辣,并且王杲犯的是大逆不道的谋反罪名,按理来说努尔哈赤作为王杲的外孙,自然是要受到连诛的。

就在李成梁心里想着杀掉所有人要了事的时候,小努尔哈赤冲出人群,抱着李成梁的大腿求他杀了自己。这是李成梁有点蒙圈,旁人都是想着怎么躲避死亡,让自己饶他们一命,眼前这个孩子竟然要求杀了自己,真是匪夷所思?后来问了理由才知道,原来他是看着自己的外公没了,悲痛时才说出这种话。

王杲画像

此话一出,让久经沙场的李成梁竟然动了恻隐之心,被眼前这个孩子的孝心给打动,竟然选择放过这个孩子。这还不算,李成梁很快把这个孩子留在自己的军营,并且还把他收为养子,重点培养。后人读来这段历史,都在感叹如果当年李成梁没有动了恻隐之心,直接刀起头落,也就没有后来满洲人入关的故事了。

收为养子是否为真

然而这是后人所描述的,然而真正的历史真的如此?李成梁真的收了努尔哈赤做了义子?其实这是古人犯的一个小错误。关于李成梁当年没杀努尔哈赤不假,并且把他留在自己军营中也是不假。但是收为义子,却是不准确的说法。

李成梁墓地

关于李成梁收努尔哈赤为养子的说法是来自姚希孟所编著的《建夷授官始末》,在这本书里他写道:“时努尔哈赤年十五六,抱成梁马足请死,成梁怜之,不杀,留帐下卵翼如养子,出入京师,没夹努尔哈赤与俱。”这句话看着没什么毛病,但是仔细读来却是大有问题。我们注意下“如养子”三个字。古文惜字如金,讲究个简单明了,但往往也容易出现误解的问题。这里面是“如养子",而不是“是养子”。也就是说,李成梁并没有收努尔哈赤为养子,这只是后人的误判。

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再怎样,他李成梁也是努尔哈赤的杀父(祖父)仇人,在情理上来说他们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从后来努尔哈赤起兵就可以看出,他是非常仇恨这件事的。而李成梁作为优秀的军事统帅,不可能不防着努尔哈赤的。并且李成梁本人也是子孙众多且优秀,没必要把仇人的后代收为义子,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努尔哈赤影视剧照

并且查阅其它所有的史书,也并没有李成梁收努尔哈赤为养子的记载。从这我们就可以断定,李成梁并没有收努尔哈赤为义子。这件事也告诉我们,历史是一门细致的学问,他虽不是科学,但也需要严密的逻辑和谨慎的态度。因为还原历史的本身,才能让我们以史明智。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过去,照亮未来……







千古罪人可以取哪些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