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晋 陈寿《三国志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看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着成绩。
1.他的成就使许多人刮目相看。
2.他的球技令我们对他刮目相看。
3.不能制造令人刮目相看的电视机,录象机。
4.不出数年,这个市场已令人刮目相看。
5.我一定要做到更好,让以前看不起我的人对我刮目相看。
6.他平时沉默寡言,此番石破天惊的话语,令人刮目相看。
7.啊,这孩子对你刮目相看啦!
8.本月摩羯座的聪明才智很是让同辈人刮目相看。
9.我刚刚对你刮目相看了,朋友。
10.赵书记改变了原先的火爆性格,回霜收电,让人刮目相看。
指人已有新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待。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的含义是:
1,三日后能被人刮目相看的必须是"士",也就是有志气、有志向的人;
2,士要被人刮目相看必须别"三日",这里的三日当然不是指三天(这里的三日是虚数),而是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3,时间可以改变一切,量的积累会导致质的变化;
4,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用老眼光、老观点看待同一事物。
士别三日,当刮目想看
读音:(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kàn)
比喻即使三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造句:小文平时学习不努力,自从老师批评他以后,他刻苦学习,期末考试他竟然考了双百分,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呀!
刮目相看,就是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别人。当一个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的时候,他就会令人刮目相看,因为他现在的印象和以前是不一样的了。所以别人就会对他刮目相看,如果想要让别人刮目相看,那么就得自己好好的干活,好好的努力,争取取得最大的成就让别人眼前一亮
令人刮目相看,又叫令人刮目相待,意思是让人不再用老眼光看待他,转而重新看待他。当事人为了这个华丽蜕变付出很多。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吴下阿蒙,变成令人赞叹的人。原句叫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这是对一个人励志的赞美,鼓励他人再接再厉。
刮目相看:第一次看 表示吃惊惊讶激动.... 侧目而视:害怕又憎恨,“看”的意思较少另眼相看:一开始不觉得很厉害,第二次..或几次后觉得厉害。。
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吕蒙,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
吕蒙从此开始学习,专心勤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
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驻地,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
酒宴过后,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
吕蒙道:“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
guāmùxiāngkàn。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属中性成语
就是三国的吴国有个叫吕蒙的刚开始学识浅薄不好好学习,被孙权说了一顿。于是就发奋读书,然后悄悄的惊艳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