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公而忘私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1.做个公而忘私的好官吧!
2.他公而忘私,从不考虑个人得失。
3.王村长公而忘私,为人民办好事。
4.我们要学习雷锋同志那种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我们要学习焦裕禄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
6.诚实、诚心、诚挚、诚恳待人,公正、公平、公道、公而忘私。
7.公而忘私人本道,粉身碎骨心皎洁。日记抄,字字出心头,言行一。
8.“天下为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9.为了江山社稷,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当时晋国的有关仁人志士真不简单。
10.学雷锋,坚立场,爱憎分明忠于党;重实干,新颖创,言行一致敬业强;乐奉献,得失忘,公而忘私德高尚;勤为民,有理想,奋不顾身斗志昂。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意思是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出自汉代贾谊的《治安策》,其原句为: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字太傅。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谜面】公而忘私(猜一字)
【谜底】八
八, 因为公减去私的右半部分“厶”就是八。
是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耳同而。意思是为国忘家,为公忘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