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
战国 楚屈原《楚辞 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黄钟毁弃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1.一个公司如果不选拔贤才,而是黄钟毁弃,压抑人才,那前途一定不妙。
2.你把下放劳动比作黄钟毁弃,未免太离谱了吧!
3.人民有话不能言,言者无责可自负。其结果必然成为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的世界。
4.在这同行竞争激烈的当头,用人最为要紧,如果黄钟毁弃,后果将不堪设想。
5.老板放着好好的工程师不用,却偏偏相重用这个只会溜须拍马的人,真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啊!
6.你这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用人作法,员工哪能心服呢?
7.正是因为今日是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我们才要发出正义之声来振聋发聩。
8.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蠢兹幺么,毒害乃尔。
9.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馋人高张,贤士无名。
10.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意思是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汉语成语,读音huáng zhōng huǐ qì, wǎ fǔ léi míng,出自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黄钟,黄铜铸的钟,我国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阴阳各六,黄钟为阳六律的第一律;毁,毁坏;弃,抛弃。比喻贤人遭受摈斥。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这句话出自战国,楚国,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瑾名轩译文:世道混浊而不清,蝉翼当作贵重,千钧当作轻贱;黄钟毁弃,瓦盆雷鸣;进谗言的人高升张狂,贤能之士默默无闻。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屈原(约前340~约前275年),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流落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罗江自尽。《史记》有传,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
屈原生活的时代,就是一个君主昏弱,小人当道,君子落难,国破家亡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