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骇人听闻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1.新闻媒介披露了这同一天同幢楼里发生了两起凶杀抢劫案,真是骇人听闻啊!
2.第三个错误观点:日本的公司治理状况骇人听闻。
3.骇人听闻的柏林墙也是这段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4.日寇在南京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5.这个事件真是骇人听闻。
6.报纸登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某地不法商贩用工业酒精制酒而致多人中毒。
7.我建议不要谈及后来发生的那些骇人听闻的事。
8.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骇人听闻的血汗。
9.昨晚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案件。
10.这个大胃王目前的最高纪录是一次可以吃下十五碗拉麵,够骇人听闻了吧!
1)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g wén,声母为h、r、t、w,韵母为ai、en、ing、en。
2)耸人听闻: sǒng rén tīng wén,声母为s、r、t、w,韵母为ong、en、ing、en。
3)危言耸听:wēi yán sǒng tīng,声母为w、y、s、t,韵母为ei、an、ong、ing。2、意思不同1)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2)耸人听闻: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到了感到震惊。3)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3、出处不同1)骇人听闻:出处: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释义: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些年出了各种怪论,让人感到非常吃惊,也蛊惑人心。2)耸人听闻: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五回:“比较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释义: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五回:“比起那史册上的朱云拿剑和李膺破柱的程度,更加使人感到震惊。”3)危言耸听:郭小川《论“听话”》:“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道理,稍稍注意这个问题的人,是不难发现若干真凭实据的。”4、用法不同1)骇人听闻: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2)耸人听闻: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3)危言耸听: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夸大事实吓唬人。
骇人听闻是一个成语,读音是hài rén tīng wén,出自《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
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指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人是非常可怕恐怖的事情,听闻是知道了这件事情。
三个词的形容范围和形容程度都不一样。 惊世骇俗的程度最深惊世骇俗:“一般人感到惊骇”,范围很大,从“世”可以看出来了 是中性词 骇人听闻:“真实的事情使人听了十分震惊” 是贬义词 耸人听闻:“捏造的或夸大的事使人听了十分震惊” 是贬义词
1.意思 骇人听闻:是“夸大事态,制造谣言,使人听了感到惊异”的意思,多指一种行为,主要用定语。 危言耸听:是“故意说些夸大的话,使人惊疑震动”的意思,多作谓语。
2.意义 骇人听闻:指的是残暴、惨毒、卑劣的事实。“所指的是“坏到使人吃惊的程度”的坏人坏事。 耸人听闻:指的是歪曲、捏造、无中生有的“事情”,或者是夸大的事态、歪曲事实的言词,所指的事实本身不一定是坏的。
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g wén),汉语成语,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出自《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
耸人听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ǒng rén tīng wén,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到了感到震惊。出自《野叟曝言》。
情感色彩不一样,前者是有使人惊讶,害怕的意思,而后者是觉得难以想象,不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