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充分;经:经历。长期、多次经历过忧愁、困苦;社会经验丰富。
郭沫若《司徒 司马 司空》:“饱经忧患的中国人上了好些次大当,并没有再给予地雷手以立即抽身的机会。”
饱经忧患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形容经历长期忧愁患难的生活。
1.中正从事革命以来,饱经忧患,奇耻大辱,无若今兹。
2.约翰逊是一名饱经忧患的老兵。
3.草原英雄铁木真少年时期,饱经忧患,历尽艰辛。
4.饱经忧患的沂王朱见深继承了皇位,改年号成化,成为大明王朝第八位皇帝.
5.流星,就是这对饱经忧患的情侣定情之物。
6.毕竟,自己已经人到中年,饱经忧患。
7.沐英是一个饱经忧患,洞明政局的阴险统帅。
8.让他饱经忧患的心得以学会看清世人真实面目,同时更学会隐忍。
9.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眼因流多泪水而愈亦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亦温厚。
10.我回到了自己的帐篷,心神俱疲,只想闭目养神,让自己饱经忧患的心脏得以将养。
1.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自己比喻为牛虻,说自己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实行针砭,即使自己为此而死也在所不惜。
2.《牛虻》中的名字意味着亚瑟(主角)将是一个坚定的反教会统治的革命者。果然,当“牛虻”出现在读者面前时,人们看到的是一个饱经忧患、意志坚强、机智勇敢的革命者的形象。
牛虻,虻的俗称,为中形到大形的种类,强壮而有软毛,通常称为牛虻。头大,半球形,或略带三角形。复眼很大,某些雄虫接眼式或离眼式; 棵出或常有毛,常有绿红及其它金属闪光;单眼有时消失。触角有长、有短,多向前伸出,基部二节分明,端部3-8节愈合成角状。口器适于刺螯及吸收。成虫白天活动,以午时为活动高峰。善飞翔。池边、水傍常见,飞行迅速。有时吸取花蜜,但最普通为好血性。雌虫有强度螯刺能力、牛马等厚皮动物亦易受其侵袭,因此,虻类为重要畜牧业害虫。
1901年底,托尔斯泰得了严重的肺炎,在克里米亚疗养期间经常与高尔基、契科夫交往。由于托尔斯泰对剥削生活的厌恶日益加剧,他同妻子索菲娅常发生冲突,最终1910年10月28日深夜离家出走。
这不是冰心说的,是露易莎·奥尔珂德说的。
原文:眼因多流泪而俞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俞益温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