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优孟衣冠是什么意思

优孟衣冠是什么意思

优孟衣冠
  • 优孟衣冠的读音yōu mèng yī guān
  • 优孟衣冠的繁体優孟衣冠
  • 优孟衣冠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优孟衣冠的结构偏正式成语
  • 优孟衣冠的年代古代成语
优孟衣冠的解释

春秋时楚国艺人优孟善于滑稽讽谏;楚国宰相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很穷;优孟穿着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模仿孙叔敖的神态动作;楚庄王终于感悟;封赠了叔敖之子。后指登场演戏;也指假扮成古人或模仿别人。

优孟衣冠的出处

明 郑仲夔《耳新 立言》:“夫优孟衣冠,徒刻画于形似,终逊真神耳。”

优孟衣冠的用法

优孟衣冠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优孟衣冠的典故

  • 春秋时期楚国王宫艺人优孟听说前相国孙叔敖死后儿子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觉得过意不去,就穿戴孙叔敖的衣冠,模仿他的音容笑貌去见楚王,楚王即景生情,优孟趁机讲述孙叔敖儿子的现状,楚王深受感动,就重封孙叔敖的儿子

历史上,小品《优孟衣冠》有哪些故事?

中华民族的子孙总爱说饮水思源,当我们今天在华丽的剧场品玩艺术的时候,是不是会想到这个民族艺术的源头是《优孟衣冠》抑(亦)或是《东海黄公》,戴上狰狞的面具、换上美丽的服饰,演一段身边的故事,生活便成了艺术,生活与艺术在不经意间交融,最雏形的艺术样式便交给了观众。

我们下面看一看小品《优孟衣冠》,这个小品在中国戏曲史上是很有名的一段故事。好像是先知先觉,孙叔敖死后,其子果然穷困潦倒,只能靠变卖家财为生。好一个优孟,用他的睿智为叔敖之子换来锦衣玉食的同时又赢得了后世的人们对他表演天才的认同和景仰。这个《优孟衣冠》在真正的文字记载中还有很重要的一句话,这句话在(刚才)小品里是无法表现的,这句话是什么呢,是说、岁余。就是一年呢,不多啊,于是呢,像孙叔敖,像不像的像,经过一年的排练,就是优孟那个人呢,那人把孙叔敖的儿子、把孙叔敖本人的衣服、帽子给了他穿戴上了,他逐渐适应这个衣服,而且从内心上去接近、去再现孙叔敖哪个人儿,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惟妙惟肖的,他经过了岁余,一年多的时间他才达到了像孙叔敖的地步,这句话呢就仅仅是六个字,岁余是时间,然后呢,结果呢、像孙叔敖,把主语省略了,主语就是优孟。至于怎么像的呢,在那个时候,这个戏曲啊还是雏形而又雏形的一个阶段,它很不成熟,所以呢、他的表演呢可能是比较自然主义的,他没有些固定的程式和方法,观众看优孟在穿戴孙叔敖的衣服以后、自己在装模作样练习表演的过程中,它没有一个很固定的审美过程。记得是王国维说过,中国戏曲最根本的特点呢叫做以歌舞演故事,用歌和舞的这种手段去表演一段矛盾的过程,或者说呢,中国戏曲最基本的因素是三个,一个是歌、一个是舞、一个是戏,这个戏就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如果这个评论不错的话,那么我们以它去对照一下《优孟衣冠》里头,它本身像散文,它好像没有舞台,孙叔敖死,可能是死在家里。孙叔敖的儿子走在大路上、市井里头偶然碰到了优孟这个人,给了他衣服,优孟这个人后来回到家自己练习、穿着这衣服去模仿、又过了一年多以后到朝廷上见到了楚王,很散的,舞台上是流动着的,像意识流一样流动着的,而且这个故事也是很散的,你要想集中在一个场景里表现《优孟衣冠》是很困难的。

汉代宴乐百戏中最具戏剧性的表演部分为角抵戏,角抵戏最初是由格斗竞技发展而来的,由于它具有矛盾对立的演出结构、适宜于戏剧冲突的体现和展开,因而其表演实质逐渐转移到戏剧体裁上,发展成了具备一定情节结构和表演内容的小戏。传说,在东海的地方有一位黄公,年轻的时候身怀绝迹、勇猛无比,一把金刀能降龙伏虎。三十年后,岁月催老了黄公的昂然身躯,美酒侵蚀着黄公的强壮体魄。《东海黄公》的演出已经满足了戏剧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情节、演员和观众,它成了中国戏剧史上首次见于记录的一场完整的初级戏剧表演。

看了这段小品呢,很容易就让我们联想到《武松打虎》,可以是京剧《武松打虎》,也可以是山东快书,是由高元钧先生演出的《武松打虎》,都可以。基本的人物呢,一个是武松、是个英雄豪杰,一个就是他的对立面,企图要吃掉他的一个老虎。我们把《武松打虎》跟《东海黄公》一对比啊,就找出差距来了,因为在京剧也好、在曲艺形式的山东快书里面也好,双方都是人,这个英雄豪杰的武松是人,这个老虎它也是一个人物,它有感情、它有思维、它有谋略、有它的对策,比如老虎在曲艺的高元钧的山东快书里头性格尤其鲜明,老虎要吃人啊,有它的三板斧、有它三下子,第一下呢、我先嗷、哞的就大吼一声,如果对方你这个人呢胆子小你就被我吓倒了;然后呢,我往前一扑,你躲闪不及就让我扑到了,我就可以吃掉你;第三下,就如果你人一下子跳开了,我扑上前、扑空了,老虎就势用我那个尾巴那么一圈那么一横扫,扫出一个半圆,这个尾巴横扫的时候这个尾巴是很有力量的,就能把你打倒,我再从容把你吃掉。这种东西啊,在小说里可以是刻画老虎、是它的内心独白,但是在山东快书里可以直接就是作为第三者描画出来。

《东海黄公》就不行,它还不像是一个戏,因为《武松打虎》这个武松跟老虎是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空或是同一个舞台上就是相遇了,我不杀你、你要吃我,必须当场解决。可是《东海黄公》这个故事里头前面那只老虎就在东海黄公他年轻的时候他能制服老虎、他能杀老虎,被他杀的那只老虎。到了晚年他制服不了老虎,后来那个老虎不是同一只老虎,是父子老虎也行,是祖孙老虎也行,所以,这个戏就很散、它很不集中,所以呢,另外从《东海黄公》的故事来说,按今天、看戏的审美要求来看,还构不上一个戏,因为在舞台上年轻的黄公制服老虎的时候没要求老虎成为对手,到了年老的黄公再碰到新一代老虎的时候他被杀了、被吃了,或受了伤了、他失败了,他依然也没把老虎作为对手,尤其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语言、能有交流的这么一个对手,所以从这点上讲,中国的戏曲史的戏曲发展到《东海黄公》的时候还处在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东海黄公》好像这个舞台至少也得要有那么两处到三处,年轻的时候是一段,喝酒啊、腰里佩着一个武器、对武器很钟爱,年轻的时候碰到老虎了,跟老虎搏斗,这就得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场景,后来这个人老了,昏昏欲睡、体形也很肥胖了,武艺、法术也已退落,再遇到老虎不敌于老虎了,这又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场景,仍然有着一种散文或者寓言的那种性质,到底有没有观众在注视着他们的武打,年轻的时候制服老虎,到年老的时候输给老虎,这两番武打有没有一种统一的程式,像京剧的武打,一看、就是京剧的武打,而不是什么其他剧的武打,甚至于京剧武生的武打、甚至是某个流派的武打,就在那个时候《东海黄公》看不出来,所以呢,《东海黄公》用歌、舞、戏,有了舞,舞蹈的舞或者说是武打的武,有了舞,但好像未必准有歌,这个戏呢还没有构成人物冲突。

再往前走一点吧,从原始歌舞一路走来,从《兰陵王》走到《优孟衣冠》,从山林走向勾栏,从集市走向宫廷,从百戏和角抵戏的生活艺术中走向盛唐。

优孟衣冠的故事(简单一些的)?

成语优孟衣冠  发音yōumèngyīguān  解释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典故《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优孟常以谈笑旁敲侧击地劝说楚王。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就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神态和孙叔敖一模一样。庄王以为孙叔敖复生,让他做宰相。优孟以孙叔敖的儿子很穷为辞,并趁机对楚王进行规劝,庄王终于封了孙叔敖的儿子。后来就用"优孟衣冠"比喻假装古人或模仿他人。  出处(清)文康《英雄儿女传》四〇回:“这些不经之谈,端的都从何说起?难道偌大的官场,真个便同优孟衣冠,傀儡儿戏一样?”

优孟衣冠可以取哪些名字
优孟衣冠的近义词
  • 【发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 【解释】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优孟衣冠的反义词
  • 【发音】bié jù yī gé
  • 【解释】格:格式;风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形容别致、新颖;与众不同的样子、风度等。
  • 【出处】清 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