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见素抱朴是什么意思

见素抱朴是什么意思

见素抱朴
  • 见素抱朴的读音xiàn sù bào pǔ
  • 见素抱朴的繁体見素抱朴
  • 见素抱朴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见素抱朴的结构联合式成语
  • 见素抱朴的年代古代成语
见素抱朴的解释

见“见素抱朴”。

见素抱朴的出处

《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见素抱朴的用法

见素抱朴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什么意思?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出自《道德经》第十九章,原文为:“……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其意思是:……此三者作为文治法度,是不足(以治理天下)。因此,要使人们有所归类(统一认识),显现和保持纯洁朴实本色,减少私欲,弃绝“圣智”、“仁义”之学,(这样)就不会有忧患。其中“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指的是:显现和保持纯洁朴实本色,减少私欲。见(xiàn),显示,显现,古通“现”。素,没有染色的丝。抱,坚守。朴,未加工的原木。

    谢谢悟空送来邀请!

 

注:①此三者,指“圣智”、“仁义”、巧利三者。圣,这里指“於事无不通之谓”(见《康熙字典》),好比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是指圣人。智,智巧,这里是贬义。仁,是指哲学范畴的认识主体不具有真理客观性的主观认知,不是指伦理道德范畴的仁爱。义,是指假的、名义上的。巧利,是指巧诈私欲。②文,文治法度。

严正声明:

本回答内容属于“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的原创,不得抄袭。转载时,请注明本出处。

老子说:“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是什么意思?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请您仔细品味一下这段道德经的节选,想想这种思想和当今中国所提倡的主流价值观的差异,然后也许您就会明白了。

与见素抱朴意思相似的成语?

见素抱朴 [ xiàn sù bào pǔ ] 释义

[ xiàn sù bào pǔ ]

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

出 处《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何为“见素抱朴”?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本是老子作为治国方法提出来的,放在养生的方面也同样讲得通。 《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绝 圣弃智,民利百倍……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俗无忧。”

“大道废,有仁义”,意思是说,自然之“天道”被拋弃之后,仁义就会出现。

“智慧出,有大伪”,这里的“智慧”是指欺诈奸巧。意思是说,欺诈的思想出现之后, 就会有欺国害民的大奸。

“六亲不和有孝慈”,意思是说,亲属之间不和睦的时候,才看清下孝、上慈的亲情。

“国家昏乱有忠臣”,是说当朝政昏乱的时候,才看清忠奸。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意思是说,若放弃狡诈阴谋,反而君正民安,对于民众来说好处良多。

“见素抱朴”是说思想纯真,抱定一个淳朴的心态。

“少私寡欲”是说减少私心,去掉贪欲。

“绝俗无忧”是说只有放弃世俗观念,心灵才不会受到世俗的困扰,才能做到心态平静、 无忧无虑。

所以,依老子所言,如何获得怡然自得的心态,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放弃私心和贪念, 把自己从世俗中摆脱出来,从此不再受世俗束缚,能够放弃争名夺利的心态,自然可以得到 超然自在。

见素抱朴是什么思想?

意为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出自《老子》。

见素抱朴是什么意思?

《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道德经中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什么意思急用?

《道德经》中 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的意思是:

1、见素抱朴的意思:就是要抱住“朴素”的意思。

2、少思寡欲的意思:就是要减少欲望的意思。

3、绝学无忧的意思:一般的解释是舍弃用学习知识的方法了解事物。 其实,这三句话,都是在指出一个道理:减少 心 对富贵、繁华、智巧和满足各种欲望的追求,从而让自己心清静,而使自己深层的潜意识得到开发,让自己在生活和事业中拥有更好的“智慧”。 关于《道德经》的介绍: 1、《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2、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3、《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4、《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5、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请问,什么叫“见素抱朴”?其中,“素”是什么意思?“朴”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详细解释和说明?

这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

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

“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什么意思?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出自《道德经》第十九章,原文为:“……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其意思是:……此三者作为文治法度,是不足(以治理天下)。因此,要使人们有所归类(统一认识),显现和保持纯洁朴实本色,减少私欲,弃绝“圣智”、“仁义”之学,(这样)就不会有忧患。其中“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指的是:显现和保持纯洁朴实本色,减少私欲。见(xiàn),显示,显现,古通“现”。素,没有染色的丝。抱,坚守。朴,未加工的原木。

    谢谢悟空送来邀请!

 

注:①此三者,指“圣智”、“仁义”、巧利三者。圣,这里指“於事无不通之谓”(见《康熙字典》),好比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是指圣人。智,智巧,这里是贬义。仁,是指哲学范畴的认识主体不具有真理客观性的主观认知,不是指伦理道德范畴的仁爱。义,是指假的、名义上的。巧利,是指巧诈私欲。②文,文治法度。

严正声明:

本回答内容属于“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的原创,不得抄袭。转载时,请注明本出处。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原文?

道德经·第十九章

春秋时期 · 老子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

见素抱朴可以取哪些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