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主动要求去完成某项任务(告:表明;奋勇:鼓起勇气)。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就因着自告奋勇求个恩典,说奴才情愿巴结这个缺!”
自告奋勇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1.在那迫不及待的时候,平时胆小的他却果敢的自告奋勇。
2.每当我们身处困境,他总是自告奋勇设法解围。
3.这次助人为乐活动,王强自告奋勇地担任队长。
4.危境时刻能做到自告奋勇本身就是一种可佳的元气。
5.小刚自告奋勇做球队的守门员。
6.每当我们面临困难的时候,他总是自告奋勇承担风险。
7.为了群众的安危,小明自告奋勇与歹徒打斗。
8.今天,电线突然短路了,爸爸便自告奋勇地来修,几分钟过后,电线修好了,电灯也亮了。
9.他自告奋勇地帮王老师搬东西。
10.在危境时刻,黄继光自告奋勇顶住了冤家的枪口。
“自告奋勇”表示主动要求承担某项艰巨的任务的意思。出自《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这饶守原本只有这一个狮子国;因为上头提倡游学,所以他自告奋勇,情愿自备资斧,叫儿子出洋相。”郑振铎 《王榆》:“到结婚的那一天,人人都到礼堂去,没有肯在家里留守的,只有他却自告奋勇的说道:‘我在家里好了,你们都去。’” 巴金 《春》八:“ 觉新 却自告奋勇,说他愿意打风雨灯。” 近义词:勇往直前、挺身而出、无所畏惧、锐意进取、马不停蹄、奋勇向前、毛遂自荐反义词:望而却步、停滞不前、缩手缩脚、畏缩不前、望而生畏、畏葸不前、踌躇不前、踌躇不安、谨小慎微扩展资料与自告奋勇相近的成语:
1、勇往直前出自 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意思是勇敢地一直向前进。用作谓语、定语、状语。
2、挺身而出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作谓语、定语;指勇敢地站出来。
3、无所畏惧一个中国汉语成语,意思是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魏书·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南北朝时期,北魏发生内乱,董绍上书希望能统率三千瞎眼的巴人定能将叛军消灭,肃宗看了奏折问太监徐绍巴人是否瞎眼,徐绍对肃宗说这是董绍的豪言壮语,说巴人非常骁勇凶悍,见了敌人无所畏惧,奋勇杀敌。肃宗下令让董绍立刻去平叛。
4、锐意进取锐意进取是一个中国汉语成语,是指意志坚决地追求上进,下决心强化,力图有所作为。锐意进取是典型的时代精神,全社会都应当大力宏扬,每个人都应该身体力行。
自告奋勇就是以自己的勇气奋勇向前冲的意思。自告奋勇在青年,工作单位部队,遇到大灾大难面前自告奋勇舍身救人救财物,特别是消防队员首先就是一个危险工作,某地方大火烧雄猛为了灭火救人救财首先自告奋勇戴上面具拿起灭火水抢冲上去。
意思是女生非常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