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美言不信是什么意思

美言不信是什么意思

美言不信
  • 美言不信的读音měi yán bù xìn
  • 美言不信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美言不信的结构紧缩式成语
  • 美言不信的年代古代成语
美言不信的解释

信:信实,真实。词藻华美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

美言不信的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美言不信的用法

美言不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如何理解呢?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是说诚实可信的言语,不会充满甘美之辞,而充满甘美之辞的言语,一定不会诚实可信。

君臣想得 仪与昭襄

【版本】

汉帛本、河上公本、魏王弼本、唐傅奕本均作“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故本句无歧义,从汉帛本。

日削月割 大魏衰亡

【释义】

信,诚实,可信。言,言语。美,甘美,赞美。

悲哉怀王 三年囚亡

【评述】

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管用的手法,便是甘言重币,游说列国诸侯,伐谋伐交,远交近攻,以化解敌国联盟,集中力量对付当前最重要的敌人。所谓“纵横术”,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函谷关以东六国合纵以抗秦,秦以连横化解六国压力,以集中力量对付当前最主要的敌人——如魏国。

三寸之舌 纵横庙堂

鬼谷子高足张仪和苏秦,便是两个杰出的纵横家,一个入秦以连横,一个六国以合纵。张仪入秦后最拿手的好戏,便是甘言重币,游说诸侯,化解六国合纵。连泱泱大国的楚国国君楚怀王,也在张仪的诱惑之下,参与武关会盟,被秦国扣留三年,最后客死秦国,梓棺返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壮哉苏秦 为六国相

可见,俗话说“无利不起早”,甘言厚币诱惑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巨大的阴谋和陷阱。所以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说的是花言巧语、面容伪善之人,一定不是仁义之辈。

【本号文章均为原创。图片源自网络。】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句话如何通俗解释?

这段内容出自《老子》第81章,如下文: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今译】

真实的言词不华美,华美的言词不真实。

行为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

真正了解的人不广博,广博的人不能深入了解。

有道的圣人不私自积藏,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尽量给与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自然的规律,利物而无害;人间的行事,施为而不争夺。

【引述】

本章的格言,可作为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前面三句格言在于提示人要信实、讷言、专精。后面四句,在于勉励人要“利民而不争”。

信实的话,由于它的朴直,所以并不华美。华美之言,由于它的动听,往往虚饰不实。

善者的言论,止于理,符于实,所以不必立辞巧说;善者的行为,真诚不妄,正直不欺,所以不必自作辩解。反之晓晓巧辩的人,乃是由于言行的欠亏而求自我掩饰。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话运用到现代学术界的情形,的确如此。现代的知识活动愈来愈专精,“一事不知,儒者之耻”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以博学自居的人,对于任何一门学问,往往只是略知皮毛而已。所以为学如果博杂不精,则永远无法进入知识的门墙。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是一种最伟大的爱的表现。佛洛姆说:“爱是培养给与的能力。”,“为人”“与人”便是给与能力的一种表现。“圣人”的伟大,就在于他的不断帮助别人,而不私自占有,这也就是“为而不争”的意义。老子深深地感到世界的纷乱,起于人类的相争——争名、争利、争功……无一处不在伸展私己的意欲,无一处不在竞逐争夺,为了消除人类社会的纠结,乃提出“不争”的思想。老子的“不争”,并不是一种自我放弃,并不是消沉颓唐,他却要人去“为”,“为”是顺着自然的情状去发挥人类的努力,人类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擅据为己有。这种贡献他人(“为人”“与人”“利万物”)而不和人争夺功名的精神,亦是一种伟大的道德行为。

说明:内容参照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辩论词?

话糙理不糙,忠言逆耳说明可信的语言不一定中听,但好听的顺耳的话也不一定可信,因为有些人就爱见风使舵。

美言不信可以取哪些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