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粗通文墨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文化水平。
1.割风从前当过乡吏,是一个粗通文墨的农民,
2.春杏不是傻瓜,虽然没学过什么诗词歌赋,却也粗通文墨。
3.祖父胡祖伦上过几年乡塾,粗通文墨。
4.张铁嘴上过高小,粗通文墨,翻了几遍,里面的文字艰深枯涩,他看得似通非通,但隐约知道是一些符咒之类的典籍。
5.此女柔婉慧悟,更兼粗通文墨,“能窥书传大略”,为人“醇谨不佻”,因此深得吴阿衡“怜爱”
6.由此,许多宦官能够粗通文墨,有的甚至能够通古晓今,拟旨援笔立就。
7.端木玉的母亲是一位汉人的大家闺秀,在她的教导之下,端木玉不仅仅是粗通文墨这般程度。
8.周重写好文书后,本想给吴山读一遍的,但没想到对方竟然也粗通文墨。
9.周重写好文书后,本想给吴山读一遍的,但没想到对方竟然也粗通文墨,自己拿起文书看了一遍,周重都是用白话文书写,因此他也看的懂。
10.割风从前当过乡吏,是一个粗通文墨的农民,马德兰初到那里时,他的生意正开始走上逆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