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焚书坑儒是什么意思

焚书坑儒是什么意思

焚书坑儒
  • 焚书坑儒的读音fén shū kēng rú
  • 焚书坑儒的繁体焚書坑儒
  • 焚书坑儒的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 焚书坑儒的结构连动式成语
  • 焚书坑儒的年代古代成语
焚书坑儒的解释

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人。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

焚书坑儒的出处

汉 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焚书坑儒的用法

焚书坑儒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焚书坑儒的典故

  • 公元前213年,有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摆席庆贺打败匈奴等少民族的大喜事。文武官员全出席了。有七十个在学术思想上有名望有地位的博士,也参加了这次宴会。在宴会上博士的领袖周青臣举杯颂扬秦始皇的功德。秦始皇听了周青臣的颂扬,连连夸奖周青臣道:“说得好!说得好!”可是这番颂扬却触怒了另一些满脑子旧思想的博士们,有一个叫淳于越的博士,他听周青臣说分封制不好,郡县制好,心里十分难过。便急忙对秦始皇说:“陛下!我听别人说,殷周两代的国王传了一千多年,他们分封子弟功臣做诸侯,那个制度本来就很好。”淳于越重提分封的事情,秦始皇听了心里很是厌烦。他叫大家再议论议论,看看究竟是分封制好,还是郡县制好。这时已经任丞相的李斯反对淳于越的谬论,并建议;史官所藏的书籍,凡属不是秦国的历史,全都拿来烧了;不是政府任命的博士官所收藏的《诗经》、《尚书》,而是私家收藏的一类书籍,一律焚烧掉,杜绝混乱思想的根源。于是秦始皇下令焚书。其具体办法是:除了那些讲医药、占卜、种树一类的书以外凡不是秦国史官所记的历史书,不是官家收藏而是民间所藏的《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在命令下达三十天之内,都要缴到地方官那里去烧掉。秦始皇下令焚书,使得许多读书人非常反感,不仅那些有旧思想的人反对他的暴行,连一些在朝廷里享受着高官厚禄的博士,也在暗地里议论。秦始皇听说读书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有的还逃走了,十分生气,决定狠狠惩治他们。于是下令查办那些在背后诽谤他的读书人。也不详细审问,查证核实,就叫人在咸阳城外挖了个大坑,把他们全部都活埋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目的是想统一思想,压制那些反对中央集权制的思想和言论,但他的做法太过分了,太残暴了。焚书,既毁灭了秦以前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坑儒,又杀害了许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秦始皇是一个完成伟大统一事业的了不起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的皇帝。

用焚书坑儒造句

1.秦始皇时期,嬴政实施暴政,焚书坑儒,毁坏了大量文学典籍。

2.历史已经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作出了公正的评论。

3.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的评价,我国学术界历来褒贬不一。

4.卖国政府焚书坑儒,大肆杀害爱国青年。

5.杜塞天下之口,聋盲一世之人,与秦焚书坑儒何异?

6.秦始皇焚书坑儒,造成斯文扫地,可说是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

7.某些土皇帝,窃国愚民,焚书坑儒,其罪罄竹难书!

8.卖国政府焚书坑儒,大肆杀害爱国学子。

9.秦始皇,古代中国的统一者,焚书坑儒

10.阐述了秦初的学派之争及焚书坑儒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古代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是怎样的?

焚书坑儒的起因是这样的,秦始有一次大宴群臣,仆射周青臣在盛宴上祝洒家,称颂秦始皇的统一业绩。博士淳于越起而反对,并引经据典,以古讽今。丞相李斯提议,以古非今,惑乱人心,必须严厉制裁。

李斯的主张对统一国家,巩固秦朝的统治是有利的,可是他却提出了荒唐的极端措施。他主张除了秦国历史以外的书统统烧个干净,谁要是再敢谈论诗书,就杀头,谁要再以古为是,以今为非,就满门抄斩。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无数文化典籍遂变成了一堆堆灰烬。

焚书之后,儒生们更加不满,指责,攻击秦始皇,又引起了坑杀儒生的事件。事情是这样的,秦始皇晚年很迷信,更希自己长生不老,他多次派人去海外求长生不老的仙药,但都未弄到。秦始皇并不死心。又派遣大型船队,装满珍宝,粮食,工具和三千童男童女,由徐福带领去东海仙岛求药。秦始皇为此花费了巨额资金,可徐福和他的小伙伴们却一去不復返。

秦始皇在咸阳宫中等得不耐烦了,又听信了侯生与卢生求药的谋划。结果秦始皇只是受到了捉弄。当秦始皇找寻侯生,卢生时才知道,咸阳的儒生们对他进行诽谤,指责他专任狱吏,不重儒生,贪于权势,残暴成性。这使秦始皇大为恼火,龙颜大怒,把参与此事的四百多个儒生,一起活埋了。

这就秦朝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当然也还有很多版本,对此事也评判不一。就在此拋砖引玉吧!










秦朝焚书坑儒什么意思?

公元前213年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另外,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不属于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私自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欲学法令的以吏为师。次年,查出犯禁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于咸阳。历 史上把这两件事叫做焚书坑儒。

什么是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真相是什么?

焚书坑儒就是:焚毁书籍,坑埋儒生、书生。

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在当时是指哪些人?


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在当时指哪些人?

秦始皇为了巩固第一个统一的王朝采取了很多措施,特别是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政治模式。政治上的专制体制必然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体现为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宰相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即除了秦国的历史书籍以及医药、卜筮、种树等的书籍,其它(诸侯国)书籍不得传播并焚毁。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把诋毁始皇帝和非议朝政的460多名儒生、方士全部坑埋,史称“坑儒”。

“儒”在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后,成为儒家学派知识分子的专有名词。但是“坑儒”中的“儒”,狭义的是指被坑埋的460多名儒生和方士,其中,十之八九都是方士,真正的儒生极少。广义的是指除法家以外的各家各派的学者(知识分子),因为秦朝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之所以史称“坑儒”,其一,儒生以古非今,而秦朝厚今薄古,杀鸡儆猴,以儆效尤。其二,儒学的地位影响和理论。

“焚书坑儒”,是政治上的统一必然要求思想上的统一加以维护。是政治上专制体制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实质是文化专制主义。

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上的统一,维护了政治上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新旧势力之间的较量。

但是,其手段残忍,方法愚蠢,不仅摧残了古代文化,更是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

有人了解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背景和影响么?这些事确实存在么?

与其说秦始皇“焚书坑儒”,目前更为准确的研究结果应该是“焚书+杀术士”,这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至今仍被不少人所混淆。

先来了解下焚书这件事,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一书中,对秦始皇“焚书”的起因和经过作了较为详尽的描写。简单来说,秦始皇三十四年寿辰时,在咸阳宫摆酒设宴,款待众人,期间有一位名叫淳于越的人向嬴政进言,建议他像原来的先辈一样,将土地分封给子孙等人,以保国家的长久发展。而丞相李斯对此持反对意见,他认为现在是秦朝的天下,那么决定权应该集皇帝一人,新的国家要创新改革,百姓要加强工农业的发展,而不是一味遵守旧制,并提出将秦朝以外的书籍焚毁,禁止谈论和藏匿《诗》、《书》以及其他百家学说的著作,只留下医药、农家古籍和历史丛书等等,如果想学习律法,应该向官吏请教学习。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才有了焚书一说,但秦朝皇宫当中仍留有备份,以便研究,只是后面出了其他事件,才会被付之一炬,说起来,秦始皇在焚书一事上,有过错,但也替他人背了黑锅。

至于坑儒,为什么说是杀术士,最初源于嬴政的勤政,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偌大的一个国家,要建设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这也导致秦始皇对生命长度的追求。他重用当时有名的方士卢生、侯生和韩客,为自己研制丹药,以延缓生命。但秦朝的法令我们都知道是很严厉的,这几位术士炼制不出来,为躲避刑罚就逃跑了,还到处嚷嚷秦始皇的坏话。要知道,嬴政对他们可是相当不错,跑就跑吧,污蔑一国之君,嬴政哪受得了,于是下令捉拿他们以及相关的嫌犯,有个别书生被抓后,禁不住刑罚就相互攀咬,一个接一个,先后牵连出四百多人,被秦始皇下令处决。但是不是“坑”并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

说说影响,好的一面是将国家的文化、国策等进行了统一,说同样的语言,各行各业有了一定的标准,例如农民的职责,例如律法设立。而且皇帝的权利集权得到了确定,避免了诸侯国太多,观点太多,不好管理的情况。至于缺点,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言论自由,造成了很多文化上的损失。

总的来讲,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焚书确有其事,但也跟我们意识里的有所不同,至于坑儒嘛,百家百味,百人百看法,仍持不同意见。不过在我看来,嬴政总结了前人治国的弊端,使用了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政策,但对于结果有一定的错估,才会导致秦朝的消亡。但秦始皇的贡献,却是值得肯定的,我认为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

焚书坑儒可以取哪些名字
焚书坑儒的近义词
  • 【发音】fén diǎn kēng rú
  • 【解释】见“焚书坑儒”。
  • 【出处】《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秦皇独霸诸侯城,焚典坑儒丧圣文。”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