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洗耳恭听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或诙谐语。
1.这位教授的演讲十分精彩,大家都洗耳恭听。
2.他们坐在那儿洗耳恭听,脑子里只有些模模糊糊的概念。
3.他把身子往我这儿一倾,露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4.你有什么意见可以尽避说,我洗耳恭听。
5.你有什么意见可以尽管说,我洗耳恭听。
6.对你的高见我们洗耳恭听。
7.对这位先生的意见,我们当然要洗耳恭听了。
8.我的朋友总是絮絮叨叨的说着自己的大理论,不得不让我我们洗耳恭听,有时候我们也对他肃然起敬,但是当他讲到可笑之处,真是让人忍俊不禁,结果他只能踉踉跄跄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了。
9.用洗耳恭听的态度听人讲话,是一种礼貌。
10.请讲吧,我们洗耳恭听。
是在老辈教导下辈和上级教导下级的时候用于洗耳恭听。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或诙谐。成语资料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成语结构:连动式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辨形:恭,不能写作“公”。指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席而)恭听。”
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发明了汉字,汉文化的远大传播,创造了东方文明。汉语词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洗耳恭听”一词是敬辞还是谦词,要根据此词出现的场景及语气来辩解。
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在生活中进行的交流和沟通,促进着和谐相处。中国历来是一个礼仪之邦,互相来往中的敬辞和谦词是司空见惯语言表达方式。以下几种就是洗耳恭听的敬辞和谦词的说法。
长辈对晚辈说话,晚辈一定要毕恭毕敬,认真听。长辈语重心长的说话都是对晚辈的教诲,一切经验之谈和生活阅历,都是希望晚辈能够接受和借鉴,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少走弯路,树立正确的思路,朝着梦想勇往直前。这就是“洗耳恭听”的敬辞。
同仁之间说话,有着相互学习交流的目的。能力强,学识渊博的同事,讲述成功经验时,要虚心听讲,他们循循善诱的引导着其他同事克服困难,是工作业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赶超着时代的精英。这就是“洗耳恭听”的谦词。
总之,人际交往中,语言的表达传递着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洗耳恭听”即是敬辞也是谦词。浩瀚的汉语词汇,在我们生活中闪烁着光芒,让“洗耳恭听”处世的态度,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洗耳恭听是动宾短语,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出自: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近义词有:倾耳细听,反义词有:充耳不闻,洗耳恭听是中性成语,连动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或诙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