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沉郁顿挫是什么意思

沉郁顿挫是什么意思

沉郁顿挫
  • 沉郁顿挫的读音chén yù dùn cuò
  • 沉郁顿挫的繁体沉郁頓挫
  • 沉郁顿挫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沉郁顿挫的结构联合式成语
  • 沉郁顿挫的年代古代成语
沉郁顿挫的解释

郁:低沉郁积。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

沉郁顿挫的出处

唐·杜甫《进雕赋表》:“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沉郁顿挫的用法

沉郁顿挫作谓语、定语;形容诗文抑扬顿挫。

用沉郁顿挫造句

1.然而真正能够体现杜甫一贯的创作风格(沉郁顿挫)的赋作当数《雕赋》与《天狗赋》。

2.“沉郁顿挫”这个词用来评杜甫诗的风格和周邦彦词之风格是恰当的。

3.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是由于诗人情志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仕与隐”、“忠君与爱民”及“忠君爱民与个体人格”之间的三重矛盾。

杜甫的沉郁顿挫是什么意思?

杜甫的沉郁顿挫是什么意思?

“沉郁顿挫”出自于杜甫的《进雕赋表》:“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杜甫说自己文章(著述)思想深刻、感情充沛、章法灵活、句势跌宕,和杨雄、枚皋不相上下。杜甫文章上的成就并不是很高,倒是他的诗歌确有“沉郁顿挫”的特色,后世评论家也就势用这四个字来概括杜甫诗歌的风格。

“沉郁顿挫”到底是什么意思?理解了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也就理解了这四个字;反过来,理解了这四个字也就知道了杜甫诗歌最突出的特点。

“沉郁”指杜甫诗歌中的感情非常充沛厚重悲沉苍郁,“顿挫”是杜甫诗中在情感表达时所形成的转折起伏跌宕腾跃的艺术效果。杜甫的诗就像一条岸宽水深的大河,河水从盘旋起伏的山塬穿过,时而急流奔涌,时而飞流直下,时而低昂盘旋艰难涩进。滔滔无尽的河水就像杜甫的感情,跌宕多变的水的姿态就像诗歌的艺术表现,我们整体观感就是“沉郁顿挫”了。这不同于小溪奔流于山间,也不同于江河流走于平原。杜甫何以是这样一条大河?

杜甫有着“一肩担尽天下忧”的圣人情怀,他心系天下苍生:“不眠忧战伐”,“减米散同舟”,“安得广迁安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又有着远大的理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忠君爱国,一心报效国家:“葵藿向太阳,物性固难夺”,“杜子美在穷困之中,一饮一食,未尝忘君,诗人以来,一人而已。”(苏轼《与王定国四十一首》)这些远大的理想和博大的情怀注定了杜甫诗歌思想情感的丰富深刻。但杜甫一生颇不得志,穷到了连儿子都饿死了的地步,晚年漂泊西南更是陷入“老病有孤舟”的凄凉。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是杜甫诗歌中沉郁顿挫的根源。我们还是一两首诗为例说明。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兴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两首诗前四句都写景,第二联尤其格调高远,境界阔大。杜甫在自然的景致中总是寄托着自己远大的理想和博大的情怀,可后面四句涉及到了社会人生的现实,这时一下变得低昂沉重,甚至无奈悲苦。就像一个落魄到三餐难继的文人,正在慷慨激昂的谈天说地,老婆或者儿子过来问:晚饭吃什么?这时,文人痛苦地摇摇头,满脸愁容低声说:饮水疗饥吧!杜甫诗歌中的这种理想和现实冲突的极大张力正是他“沉郁顿挫”的具体表现。

忠君爱国是儒家基本的政治道德,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而君与民在儒家是用中庸来调和的一对矛盾关系。在像安史之乱这样动荡的乱世,各种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下,情感的天平,一头是“君”,一头是“民”,杜甫不因“忠君”而丧失良知,无视人民的苦难,也不因“忧民”而背弃李氏王朝,这就使杜甫灵魂备受煎熬。杜甫在自己的诗中要把这种矛盾调和到恰到好处,也是他的诗歌因此而表现出了那种强烈的“沉郁顿挫”,《新安吏》、《新婚别》等乐府诗就是这样的代表之作。

对于“沉郁顿挫”,很多论家多从艺术表现上来分析“顿挫”,虽也是有着一定的道理,但很难把此问题讲述清楚。野狐以为还是应该从根本上去理解,理解了杜甫,也就理解了这种“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正如孟子所言:“读其书,诵其诗,不知其人可乎?”。

沉郁顿挫,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这些东西从自己的生活中出现的时候,让自己变得非常的无助,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在这个世界之中,各种不同的东西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最好的理解,只有当你能够明白这些不同的意义给生活带来的答案之后,才能够让你变得更加的踏实。

试举例论述你对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理解?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关口,其诗歌多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状况,堪称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杜甫一生艰辛坎坷、穷困潦倒,却心系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所以在杜甫的诗中,蕴含着一种厚积薄发的情感力量,呈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说:“沉郁,指文思深沉蕴藉,顿挫指声调抑扬有致”,而“沉郁顿挫”之意在于内容的博大深厚和创作韵律的曲折有力。故本文将从杜甫诗歌内容的中深厚丰富的生活经历、沉阔深沉的思想情感和铿锵变化的语言节奏三个方面分析杜甫的“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杜甫丰富的生活经历涵养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杜甫出生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他自小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胸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民本思想,20岁时生活在盛唐的杜甫怀着豪情壮志写下《望岳》,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积极入仕思想,35岁时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到长安应试,却遭到李林甫专政,导致应试者全部落第,杜甫也深受打击。此时,正值唐玄宗后期,由于统治者沉迷于声色,很少过问朝政,导致奸佞之臣当政,杜甫的政治理想由此慢慢破灭,他的生活也陷入了困顿境地,但却依然四处投诗拜谒。

直到44岁,杜甫才获得右位率兵曹参军的八品官职。同年,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杜甫被叛军抓获作俘虏,这一期间的杜甫出生入死,目睹了百姓的颠沛流离,因此写下大量不朽的诗篇。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道: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天宝十四载,杜甫在得到八品官职后,从长安赶往洛阳去看望妻儿,杜甫此时虽怀着官职归乡,可心里却积聚了忧愤苦闷的心绪,这首诗开头先叙述自己的抱负落空,仕途不顺,又埋怨统治者的奢侈无度,诗中的“舞神仙”、“散玉质”、“貂鼠裘”、“驼蹄羹”、“压香橘”展现了皇宫大臣们的奢靡无度,体现了一种郁勃不平之气,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写出了富人们挥霍无度,而大路上却有冻死饿死的穷人白骨片片,无人埋葬,“酒肉”与“冻死”前后对比,呼发出不平之气,却又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将这种愤懑戛然而止,只剩下深沉的叹息,悲痛欲绝却无法排泄的苦闷正是来源其丰富的生活体验。

杜甫生不逢时,先是遭到朝堂“野无遗贤”的骗局,在四处拜谒的艰辛后获得了一个小官职,可又遭遇时代的灾难,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让杜甫这样一个失意的文人目睹了社会的苦难,百姓的疾苦,这些丰富的生活经历构成了杜诗的内容,涵养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杜甫长期蕴含的情感力量成就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中国诗歌创作到了唐朝,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创作体制,杜甫的诗歌更是容纳了儒教的“诗言志”和佛道的“诗缘情”,创新了《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强调“文以明道”和“思与境偕”的写作手法。而杜甫作为经历盛唐和晚唐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非常注重情感与志向的表达,在杜甫的一千余首诗歌中大部分都以国计民生为主,以赞颂人民、同情人民、揭露统治者的昏庸奢靡罪行,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体现出“沉郁”的风格,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写道:

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又必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

陈廷焯认为,沉郁的表达方式多是借笔写物,历代文人多写闺怨诗词来表达仕途不顺的孤寂,用交情冷淡表达身世飘零的落寞,这些情感均可以借助草木含蓄不露的表达出来。而杜甫的诗歌也经常借助富有生命的草木,来凸显出内心的忧愤,如《春望》中写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一诗正是杜甫写于安史之乱后,他在回家探亲的路上遭到叛军俘虏,被押解至沦陷的长安,当杜甫看到陷落中的长安,他百感交集写下此诗,诗的首联一个“破”字淋漓尽致的勾勒出一幅盛晚唐对比的画面,“草木深”将荒无人烟、杂草丛生的破败深度解释。颔联中以“花落泪”和“鸟惊心”采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托物寓情,凸显出内心的复杂情感,又用“一封家书”以小见大将自己的担忧与百姓的胆怯互联互通,尾句的“白头”与“不胜簪”刻画出层层递进的情感,在情感与景色的交叉中充分流露了诗人的忧国忧民,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古人写诗意在通过言外之意流露思想情感,而杜甫写诗却景中生情,情中见景,充满着深沉的忧思。杜甫的诗中写民生疾苦,写穷困潦倒,均以深切的情感、深沉的悲怆体现其波浪起伏、反复低回的情感变化,其“沉郁顿挫”的诗歌也被誉为“巧夺天工,不忍卒读”的佳作。

杜甫铿锵精炼的语言表现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杜甫擅长写律诗,其律诗多取材于社会时事,包括应酬、咏怀、羁旅、宴游等题材的诗歌均以叙事的律诗写时事,许多诗人容易受到律诗格律、字数的限制,而杜甫却能巧妙地把握律诗的创作规律,以纵横恣意的特点,将情感与内容结合的浑融流转,无迹可寻,这种创作手法正是体现杜甫“顿挫”的风格,清人吴瞻泰在《杜诗提要》中将“沉郁顿挫”解释为:

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吴瞻泰将“沉郁”视为思想内容的丰富,这一点多体现在杜诗的丰富经历蕴含着真实、深厚的情感,而“顿挫”则指艺术形式,表现为遣词造句的停顿转折、音调的抑扬和情感的曲折。而杜甫也曾在《遣闷呈路十九曹长》中指出“晚节渐于诗律细”正是体现杜甫对律诗创作中的炼词炼句,这在诗歌创作中更是体现的精彩纷呈,如《登高》中写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一诗作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唐朝已经由盛转衰,文人创作也多饱含冷落寂寞的情调,而此时寓居在夔州的杜甫更是愁苦与烦闷,这种厚积的情感表现在诗中更是构成了“风急”、“啸哀”、“鸟飞”、“落木”伴着长江滚滚的流动,却用一声深深的叹息,说了一句“悲秋”、“多病”,使人读起来心生萧瑟。更值得称赞的当属此诗的律句,首联上句用“风”的“平”声入题,下句的“渚”却用“仄”声收尾一轻一重深化了律诗的节奏,“猿啸”一词本该是“仄仄”声,却为了与“天高”呼应,形成了“平仄平平平仄平 ”的节奏三个平声连续上扬,一个“啸”的仄声下沉,突出了急速的起伏,最后一个“哀”的平声让诗歌的韵味扬而不返,构成了一个高昂凌厉的景象氛围,被后世誉为“杜集七言律第一”。

杜甫精于用字,刻画细微,并善于将景色与节奏融合一起,使读者朗读起来平仄有声,惊人不已,这种声律的精湛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展现了其诗歌情感的流畅和律诗的自由,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境界。

结语

杜甫诗歌表现出独有的“抑郁顿挫”风格,是他坎坷的人生经历、穷困潦倒生活的真切体验,杜甫眼看着国家破败、统治者腐朽、百姓苦难,而自己却无回天之力挽救朝代的危亡,杜甫真实的将这种体验融入到情感中,通过诗歌进行传递,这就是杜诗带给我们的“沉郁顿挫”之美。此外,“沉郁顿挫”更在表现在诗歌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完美结合,杜诗善于运用律诗的格律,在精湛的字句中流露出情思神韵,表现出深厚的感情和起伏的心态,这就是杜诗带给我们的“沉郁顿挫”之思。杜甫一生心系百姓,诗歌创作也缘事而发,夹叙夹议的展示时代故事,被誉为“诗史”之称,影响了世代后人,感念国家,心系百姓,为历代士人所崇仰。

作者:蔡小记

名词解释(沉郁顿挫;古文运动;笔补造化;不平则鸣;西昆体)?

沉郁顿挫:低沉郁积。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

古文运动: 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笔补造化:笔墨可以弥补自然界的不足。形容笔墨的作用大,笔力高超。

不平则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也指对不公平的事表示不满。

西昆体:中国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

沉郁顿挫怎么回事?

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 一般认为,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怎样理解杜甫的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可以理解为,沉郁指的是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分析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内容充实,关注社会民生。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为例,诗中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是杜甫“史诗”中的第一首长篇作品。

2、 忧国忧民,情感深厚、浓郁。

杜甫的是个情真意切,诗中充满着忧国忧民的忧思,让人难以挥去,真挚感人。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哭。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

3、 语言凝练苍劲、通俗质朴,刚健有力。

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他十分注意意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他的诗歌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如《登高》这首作者晚年写的诗,时值九九重阳诗人扶病登台,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是诗人七言律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以景物为对象,用高度概括的笔法,写出了江边秋景的壮阔与悲凉。诗人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意象,并且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从感觉、视觉、听觉、声音、色彩等角度加以描写形容,写得极为精巧工,形象性和节奏感极强,也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

4、章法曲折多变,开合跌宕。

仍以《登高》一诗为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沉郁顿挫在杜甫诗歌中的具体体现?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 的一种描述,他在《进雕赋表中》就说道:“臣 之述作,虽不是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 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杨雄、枚皋之流,庶 可跂及也。”

而后,在他遇到了战争离乱,饱 尝到了人民的艰难困苦,在诗中流露出难以 抑制的悲怆情怀。

当创作日趋成熟后,再用 “沉郁顿挫”来概述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 挫,表面是深沉郁结,表现为有节奏的抑扬 起伏和盘曲转折。

它涉及诗歌的内结构和外 结构,涉及内结构的沉重的充实感,以及外 结构上有控制的骚动感和弹性。

其中,沉郁 指文思深沉蕴藉,顿挫指声调抑扬有致;而 “沉郁”又另有沉闷忧郁之意,才具有忧愤深 广,潜气内转,抑扬顿挫和格律严谨。

沉郁顿挫可以取哪些名字
沉郁顿挫的近义词
  • 【发音】yì yáng dùn cuò
  • 【解释】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 【出处】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更多挫字结尾的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