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什么意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什么意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读音shuǐ néng zài zhōu,yì néng fù zhōu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结构复句式成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解释

载:承载;覆:倾覆。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事物有利有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出处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故喻君为舟,喻人为水,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顺水之道则浮,违则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什么意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哀公》,是说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典故:

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唐太宗对荀子和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荀子、魏征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十分强调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他们的这一光辉思想,为历代统治阶级所接受。对历代统治者尊重民情民意,执政为民,起到了积极参与的促进作用。

成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载舟覆舟”便源于荀子、魏征和唐太宗谈论君与民的关系及其重要性故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此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政策?

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大体意思就是:把船比作君主,把水比作百姓,百姓能拥护一个君主,也会反对一个暴君。

这是在告诫自己要关心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巩固自己的统治。 为此唐太宗采取了统治措施:舒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同时唐太宗既重视加强国防,平息边患,又致力于改善民族关系,与边地少数民族来往交流,和平相处。

唐太宗还能居安思危,时时以长治久安为念,他经常鼓励臣下敢言直谏,指出皇帝的过错,自己也能虚心纳谏,勇于改过。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以取哪些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