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泄漏。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佛事门中,风行草偃。”
水泄不通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形容道路阻塞。
1.参观展览会的人非常多,挤得大厅里水泄不通。
2.我觉得假若很多人都这样,路上非挤得水泄不通不可。
3.你看到处人山人海挤得校园都水泄不通了。
4.曼特加称巴西已被进口商品围得"水泄不通"。
5.军营四周,佈满岗哨,防备之周密,几乎水泄不通。
6.它们把道路挤得水泄不通,浩浩荡荡,宛如洪水的波涛。
7.人群把区政府围得水泄不通。
8.戏班子一进村,村民们就高兴地把演员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9.首先,圣诞那天,教堂人会多得水泄不通。
10.节日的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水泄不通,汉语成语,拼音是 shuǐ xiè bù tōng ,意思是像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出自《景德传灯录》。
水泄不通的拼音:[shuǐ xiè bù tōng]
意思:泄:排出,排泄。水都流不出去。比喻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慧明禅师》:“佛法若也不泄不通;便教上座无安身立命处。楞伽峰顶谁能措足;少室岩前水泄不通。”
例句:每年“十·一”晚上,天安门广场上都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近义词:熙熙攘攘,比肩继踵,人山人海,观者如堵,风雨不透,水楔不通。
连水都流不出去。形容非常拥挤或严密围封。
惊涛骇浪,波涛汹涌,汹涌澎湃,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