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摆好阵势等待着。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着敌人。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严阵以待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再想合力杀敌,已经变成了奢望,三人成鼎足之势严阵以待,同时还在商量着脱身之策。
2.当我们严阵以待,保卫我们的民主不受外国的攻击时,我们也要关注在国内赋予全体国民越来越多的公平与自由。
3.黑骑士挺起骑枪,强弩手搭弦上箭,重步兵扎马架刀,蛮族兵击盾鼓噪,长枪手严阵以待!这时,一名全身赤裸的男子缓缓降落在地上。
4.严阵以待,迎战"梅花",切实做好防台抗台各项工作,努力把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5.当然别墅里还有四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退下来的保镖,也正枕戈坐甲,严阵以待。
6.市局稽查大队、各县局稽查队和长武、旬邑三个省批烟草公路检查站严阵以待,主动出击,抓住案源,穷追不舍,坚决堵死非法卷烟流入的通道。
7.各地各部门一要确保思想认识到位,杜绝麻痹侥幸心理,高度重视、提高警惕,做到严阵以待、有备无患。
8.原本以为这小子有多么神奇,原来也是个银枪洋蜡头!竟然被吓傻了!亏了众位师叔对他如此严阵以待!
9.面对强敌的威胁,三军将士庄严得向军旗宣誓:"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我全军将士车无退表,严阵以待。"。
10.“小朋友不听话,该打打屁股了!”其实大军早就严阵以待,只等一声令下了!
严阵以待(拼音:yán zhèn yǐ dài)形容摆好严整的阵势,以待来侵犯的敌人。指军队要打仗必须有充分战斗准备。结构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解释: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待:等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要犯的敌人。形容做好完全的准备工作。
【成语】: 厉兵秣马
【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解释】: 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举例造句】: 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
【近义词】: 秣马厉兵、严阵以待。
【反义词】: 高枕无忧。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准备战斗。
【成语】: 严阵以待
【拼音】: yán zhèn yǐ dài
【解释】: 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出处】: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举例造句】: 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拼音代码】: yzyd
【近义词】: 枕戈待旦、厉兵秣马
【反义词】: 麻木不仁、麻痹大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