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宋 杨亿《劝石集贤饮》诗:“日上三竿宿雾披,章台走马帽檐欹。”
日上三竿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
1.都日上三竿了,你们还不起来赶路。
2.古人是闻鸡起舞,他们是日上三竿,仍在床上。
3.日:睡到日上三竿,然后决定去图书馆“研读”银行法的小册子。
4.可直到日上三竿,陈豪也没有找到什么出奇之处,连忙躲进了地洞里。
5.日上三竿,林天行路已有几个时辰,此时他正在向枫雪帝国的猎灵城进发。
6.等到云彦睁开眼,已是日上三竿,夜晚已经过去,稚嫩的脸上还残留着一抹苍白。
7.他俩离开齐家之时,正是日上三竿的时辰,这也是坊市最繁忙的时候。
8.叶慕辰又抬头望了望天空,此时日上三竿了,叶慕辰深深呼了一口气,伸了个懒腰。
9.等萧恒从修炼中退出来已经是日上三竿,小龙躺在他的腿上还在打着呼噜。
10.慑于夫人严命,“定要把少爷跟少奶奶速速叫起来!日上三竿,成何体统!”。
就是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才起床
详解: 从日出算起,日上三竿就是太阳升到三个竿子那么高。
一年四季各有不同,平均大约在9点钟左右
等到太阳都已经到了正中间的时候天才明亮
日上三竿具体是指7-11点,但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表明具体为“辰”还是“巳”时。 及日上三竿,方有旨意出来道:“朕心不快,众官免朝。”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这里可以从皇帝上朝的时间来推断“日上三竿”具体为哪个时段。 古代皇帝上朝时间为卯时(5-7点),古代天子讲究 "勤政",所谓 "夙兴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 旧时官衙卯时开始办公,吏役按时到官府里报到,听候点检,称为应卯。
7-11点。日上三竿具体是指7-11点。
古人之所以将“日上三竿”作为一个时间节点,主要原因是这个时间点是农村吃第一餐饭的时候。唐代以前,农村一日两餐,没有早餐而只有午餐、晚餐。每天,农民日出而作甚至日未出就开始工作,到日上三竿时收工回家准备午饭。
《山坡羊》
张养浩
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雨过天青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
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张养浩《山坡羊》
日上三竿,殢人犹要同卧。“日上三竿”,是古代人计时外的一个成语,其实表示的意思就是说时间不早了的意思.竿指的是竹竿,古代人计时的器具,三竿意思是三根竹子的长度,意思是太阳已经升起到三根竹子的高度.日上三竿具体是指“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不到“午”时(11-13点).但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表明具体为“辰”还是“巳”时.不过按照推断,应该是现在时间的9点到10点之间.
日上三竿
解释: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唐·韩愈《岁华纪丽》卷一:“日上三竿。古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
示例:及~,方有旨意出来道:“朕心不快,众官免朝。”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
日上三竿
rìshàngsāngān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日上三竿”,是古代人计时外的一个成语,其实表示的意思就是说时间不早了的意思.竿指的是竹竿,古代人计时的器具,三竿意思是三根竹子的长度,意思是太阳已经升起到三根竹子的高度.日上三竿具体是指“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不到“午”时(11-13点).但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表明具体为“辰”还是“巳”时.不过按照推断,应该是现在时间的9点到10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