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断头将军偏正式;作宾语;形容英雄。
1.他就是当年那位断头将军。
2.司令员指挥战斗非常老练,不愧是断头将军。
3.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断头将军的形象。
4.断头将军率领着千军万马冲锋陷阵。
5.小就善于读书的断头将军祖莹,在写文章时就能自出机杼。
6.一个优秀的断头将军应该决胜千里.
7.那大漠上的大队车马,那班师回营的断头将军,为聚合已为离别。
8.这位断头将军具有转败为胜的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受到部下的热情拥戴。
9.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贼匹夫,砍头便砍,何怒也?
10.我楚军只有断头将军,你几时见过有投降将军的!
说这个话的是严颜 严颜,东汉末年武将,初为刘璋部下,担任巴郡太守。
建安十九年,刘备进攻江州,严颜战败被俘,张飞对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回答说:“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张飞生气,命左右将严颜牵去砍头,严颜表情不变地说:“砍头便砍头,何为怒邪!”张飞敬佩严颜的勇气,遂释放严颜并以严颜为宾客,之后的事迹不在正史中出现。严颜。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张飞)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三国时,刘备听从诸葛亮的计谋,东联孙权,北抗曹操,形成了鼎足三分的局势。可是刘备在湖北荆州一带,难于发展,也不易坚守,于是又接受诸葛亮、庞统等的建议,进军西川,企图在形势险要、物产丰富的西川,立下蜀国巩固的基业。当时据守西川的刘璋,本是刘备的同宗兄弟,但是为了称王图霸,刘备也就顾不得这些了。 刘备和副军师庞统率军取西川,不料庞统半途阵亡,军师诸葛亮只好命关羽统兵守荆州,自己亲征西川。先拨一万人马,教张飞率领,取大路向西进发。所到之处,未遇任何抵抗,十分顺利。随即来到巴郡江州地界。这巴郡管辖川东一带,郡治就在江州(今四川江北县)。巴郡太守严颜,是一位老将,他据守城池,不挂降旗。张飞派人去叫严颜快快归顺,严颜不理。 严颜自知敌不过张飞,因此不同他死拼,命军士紧闭城门,严加守护,企图拖延时日,让张飞军粮用尽,自已退去。张飞性急,几次三番引兵挑战,严颜只是坚守不出。张飞见硬攻无效,便想了一个计策,在一天晚上,设法把严颜赚出城来,这才把他擒住,张飞部队也就进入城中。 张飞高坐厅堂,叫把严颜推过来。严颜不肯跪下。张飞大声叱道:“我大军到此,你为何不早早投降?”严颜全无惧色,昂首回叱:“我们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喝令左右:“推下去砍了!”严颜脸色不变,说道:“砍头就砍头,何必发怒!”张飞是个爽宜好义的勇将,见严颜如此坚强不屈,十分钦佩。当即向他赔罪,以礼相待。 这段故事,见《三国志·蜀志·张飞传》。对于英勇不屈、宁死不降的壮士,后来就常用“断头将军”作比。
严颜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 (张飞)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
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