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官场上有固定套式的例行公文。现比喻徒具形式;摆摆样子;没有实际内容的文章、言词或做法。
明 沈鲸《双珠记 风鉴通神》:“~大手笔,衙官屈宋谁能匹。冀得鸿胪第一传,平地雷轰声霹雳。”
官样文章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指只注意形式,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话。
1.其实不答应也得答应,只要研究室存在一天,你就得做一天官样文章。
2.第七,官僚们喜欢装腔作势,摆架子,做官样文章,一句话,“像煞有介事”。
3.下面是其他相关领导讲话,他们都拿着稿子,低着头照本宣科,讲话稿自然是秘书写的,无非是官样文章,听得村民们直打瞌睡,不过鼓掌的时候一样热切。
4.有些家庭背景的干部子弟为了镀金后好快速升迁,拼命做些花里胡哨的官样文章,以便弄些所谓的“政绩”。
5.但康无双是文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
6.小男生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让林昊冰和赵芷晗感叹不已,时代不同了,尊师重教很多时候不过是官样文章。
7.徐鸿章来到益北县,徐向东组织了四套班子联席会,随后是主要领导的接风宴,官样文章全都做到位,只差脑门上写起徐鸿章是我徐向东的人。
8.他心里感觉无趣,也就没什么心情再多说,匆匆的说了几句官样文章,就宣布解散了。
9.官场上勾心斗角他是知道的,虽然他没有那么多的心思,但对一些官样文章和语带机锋之类倒也能看得明白听得懂,但这一回,他实实在在的不懂。
10.局长一见凌翼,先啰啰嗦嗦地说了一大通官样文章,半天才说到重点。
官样文章
偏正结构
官样:偏
文章:正
定语+中心词
官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