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字五行属性是“木”,适合生辰八字缺木的孩子起名使用;
教字笔画有11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教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 教
jiào ㄐㄧㄠˋ
◎ 指导,训诲: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 使,令:风能教船走。
◎ 指“宗教”:教士。教主。教皇。教堂。
◎ 姓。
详细字义
◎ 教 jiāo
〈动〉
(1)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teach;instruct]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3) 使;令;让 [let]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4) 另见 jiào
词性变化
◎ 教 jiào
〈名〉
(1) 宗教 [religion]。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2) 教育;教材 [education;teaching material]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3)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4) 另见 jiāo
[①][jiào]
[《廣韻》古孝切,去效,見。]
亦作“敎1”。
(1)教育。
(2)教导;指点。
(3)告訴。
(4)教练;训练。
(5)政教;教化。
(6)文体的一种。为官府或长上的告谕。
(7)指宗教。
(8)通“效”。相仿。
(9)通“珓”。占卜吉凶的用具。
(10)通“較”。比较。
[②][jiāo]
[《廣韻》古肴切,平肴,見。]
亦作“敎2”。
(1)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
(2)使;令;让。
(3)犹给。
(4)犹能。
(5)犹得。
(6)差;减。
(7)病愈。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唐朝·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唐朝·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唐朝·杜甫《小至》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唐朝·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朝·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唐朝·金昌绪《春怨 / 伊州歌》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宋朝·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 宋朝·孙光宪《虞美人·好风微揭帘旌起》
尽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絮。—— 宋朝·晏几道《玉楼春·雕鞍好为莺花住》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赵元镇 《寒食书事》
【发音】jiǔ liú sān jiào
【解释】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出处】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须要九流三教皆通,八万四千傍门尽晓。”
【发音】yǐ fǎ wéi jiào
【解释】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出处】《韩非子 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发音】shāng jiào bài sú
【解释】见“伤化败俗”。
【出处】明·马中锡《罪言》:“今诸小道家浅陋无理,葬得善地,虽杀人巨盗,亦可获福;课得美占,虽弑父与君,亦无大害。伤教败俗,莫过于此。”
【发音】shí nián shēng jù,shí nián jiào xùn
【解释】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 遁初, 湖南桃源),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遁初,号渔父,汉族,湖南桃源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享年三十二岁。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华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