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字五行属性是“水”,适合生辰八字缺水的孩子起名使用;
帛字笔画有8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帛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帛字不是常用字;
◎ 丝织品的总称:布帛。帛书。帛画。化干戈为玉帛(喻变争斗为友善)。竹帛(指书籍)。简蠹帛裂(书坏了)。
详细字义
◎ 帛 bó
〈名〉
(1) (形声。从巾,白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本义:丝织品的总称)
(2) 同本义 [silks]
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汉· 刘向《列女传》
大帛之冠。——《左传·闵公二年》
执玉帛者万国。 ——《淮南子·原道》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瓦缝参差,如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3) 又如:布帛(棉织品和丝织品的总称);玉帛;财帛;帛召(写在帛上的诏书);帛画(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
(4) 指帛书 [book copied on silk]
简蠹帛裂,三写易字。——《文心雕龙》
[①][bó]
[《廣韻》傍陌切,入陌,並。]
(1)古代丝织物的通称。
(2)指束帛。以帛五匹为一束,古代用作聘问、馈赠的礼物。
(3)帛书。
(4)通“白”。
(5)姓。汉有帛章。见《後汉书·李宪传》。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唐朝·常建《塞下曲四首·其一》
【发音】míng shū zhú bó
【解释】书:书写,记载;竹帛:史书。把名字留在史书上。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
【发音】míng chuí zhú bó
【解释】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吴越春秋 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发音】chuí míng zhú bó
【解释】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
【出处】《封神演义》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垂名竹帛。”
【发音】zǐ nǚ yù bó
【解释】原指人民与财产。后用以泛指财物、美女。
【出处】《左传 僖工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他生焉。”
鞠帛展,大陆青年男演员,出演《父亲的身份》薛连长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