羹字五行属性是“水”,适合生辰八字缺水的孩子起名使用;
羹字笔画有19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羹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羹汤。肉羹。鸡蛋羹。
详细字义
◎ 羹 gēng
〈名〉
(1)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2) 调和五味的汤 [tick soup]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隐公元年》
(3) 煮熟带汁的蔬菜也叫羹 [vegetable soup]
藜藿之羹。——《韩非子·五蠹》
(4) 又如:菜羹(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贫者所食);羹食(羹汤和饭);羹粥(菜羹和稀饭);羹藜(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
(5) 汤 [soup]
[①][gēng]
[《廣韻》古行切,平庚,見。]
亦作“羮1”。亦作“1”。
(1)用肉类或菜蔬等制成的带浓汁的食物。
(2)今多指煮成或蒸成的浓汁或糊状食品。
(3)煮羹。
[②][láng]
[《集韻》盧當切,平唐,來。]
亦作“羮2”。
不羹,春秋楚地。有二:东不羹城在今河南省舞阳县西北,西不羹城在今河南省襄城县东南。
【发音】fēn wǒ bēi gēng
【解释】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发音】shèng cài cán gēng
【解释】吃剩的食物。比喻弃余无用之物。
【出处】闻一多《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发音】qiān lǐ chún gēng
【解释】千里湖里莼菜做的汤,味道鲜美,不必用盐豉做调味品。泛指有地方风味的土特产。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发音】chī bì mén gēng
【解释】羹:流汁食品。比喻串门时,主人不在家,被拒绝进门或受其他冷遇
【出处】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11章:“哈哈,学生还愁着吃闭门羹哩!”
年羹尧(1679―1726, 亮工, 清汉军镶黄旗),年羹尧(1679―1726),清汉军镶黄旗人,字亮工,号双峰。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任瀚林院庶吉士,在国史馆修撰功臣传,后任检讨;康熙四十四年至四十七年(1705―1708)历任四川、广东乡试正考官,侍读学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任内阁学士;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任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任定西将军;康熙六十年(1721年)任川陕总督;雍正元年(1723年)任抚远大将军,率部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之乱,素为雍正心腹。后因功高权重,为雍正所猜忌,于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二十二日被贬为杭州将军,同年九月二十八日被下狱治罪,十二月十日赐其自尽,时年47岁。皇帝诏“令年羹尧自裁,其父年遐龄,兄年希尧革职,子年富,斩立决,其余十五岁以上之子发遣广西、云南、贵州极边烟瘴之地充军,嫡系子孙将来长至十五岁,皆次弟照例发遣,永不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