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字五行属性是“金”,适合生辰八字缺金的孩子起名使用;
颠字笔画有16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颠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 上下跳动:颠簸。◎ 古同“癫”,精神错乱。
详细字义
◎ 颠
顛 diān
〈名〉
(1) (形声。从页( xié),真声。本义:头顶)
(2) 同本义 [crown of the head]
颠,顶也。——《说文》
班序颠毛。——《国语·齐语》
诲于华颠胡老。——《后汉书·蔡邕传》
(3) 又如:颠毛(头发);颠顶(头顶);颠童(形容老人头发稀少)
(4) 泛指物体的顶部 [top]
(5) 如:颠日(天日,天空的太阳);颠杪(顶端末梢);颠委(指水的上源和下游)
(6) 马的额头 [front of the horse]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诗·秦风·车邻》
(7) 本,始 [origin]
聊书其颠委以为之记。——清· 王士祯《西城别墅记》
(8) 古县名 [Dian county]。指滇池县,西汉置。治所在今云南省晋宁县东。两汉为益州郡治所
(9) 姓
词性变化
◎ 颠
顛 diān
〈动〉
(1) “颠”假借为“蹎”。仆倒,倒下 [fall forward]
人亦有言,颠沛之揭。——《诗·大雅·荡》
颠越不恭。——《书·盘庚中》
造次必如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论语·季氏》
杜回踬而颠。——《左传·宣公十五年》
(2) 又如:颠踬(被东西绊倒。比喻坎坷不顺利);颠不刺(颠倒;风流);颠头播脑(摇头晃脑。形容得意的样子)
(3) 跑,跳起来跑 [go away]。如:对不起,我得颠儿了
(4) 上下倒置 [upside down]
颠之倒之。——《诗·齐风·东方未明》
(5) 又
倒之颠之。
(6) 又如:颠蹶(颠倒失次);颠错(颠倒错乱);颠趾(颠倒失所)
(7) 陨坠,覆亡 [fall]。如:颠陨(坠落);颠殒(死亡,覆灭);颠坠(坠落,陨落);颠跻(坠落);颠越(陨落,坠下)
(8) 颠簸 [jolt; bump]。如:车颠得厉害;颠动(抖动)
(9) 掂 [weigh in the hand]。如:颠夺(反复斟酌);颠算(反复盘算)
◎ 颠
顛 diān
〈形〉
(1) 狼狈困顿 [in a difficult position]。如:颠连(困苦不堪);颠沛(动荡;困苦);颠险(挫折,磨难)
(2) 疯狂,发疯,发狂。通“癫” [demented]
闻客语声知贵贱,持花歌咏似狂颠。——唐· 张籍《罗道士》
(3) 又如:颠狂(木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颠劣(颠狂顽劣)
[①][diān]
[《廣韻》都年切,平先,端。]
“颠1”的繁体字。亦作“顚1”。
(1)头顶;头。
(2)顶端,上端。
(3)本,始。
(4)倒仆。
(5)下。
(6)坠落。
(7)颠倒;倒置。
(8)倾覆;灭亡。
(9)颠簸;震荡。
(10)指不平稳地行进;蹦跳着跑。
(11)癫狂,疯癫。后作“癲”。
(12)狂暴,猛烈。
(13)胡闹,狂闹。
(14)掂,掂量。
(15)踮起。
(16)通“滇”。参见“顛歌”。
(17)通“齻”。参见“顛齒”。
(18)姓。春秋晋有颠颉。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②][tián]
[《集韻》亭年切,平定,定。]
“颠2”的繁体字。亦作“顚2”。
(1)见“顛2顛”。
(2)通“闐”。充满。参见“顛2實”。
[③][tiàn]
亦作“顚3”。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朝·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先秦·诗经《荡》
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宋朝·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宋朝·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发音】diān dǎo gàn kūn
【解释】比喻本领十分高强
【发音】diān dǎo shì fēi
【解释】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指善恶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实。
【出处】唐 韩愈《唐太学博士施先生墓志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发音】diān dǎo yī cháng
【解释】颠倒:上下倒置;衣裳:古时上为衣,下为裳。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
【出处】《诗经 齐风 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发音】diān dǎo yīn yáng
【解释】犹言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