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字五行属性是“火”,适合生辰八字缺火的孩子起名使用;
仲字笔画有6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仲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仲字是常用字;
◎ 兄弟排行次序二:仲兄。仲弟。
◎ 在当中的: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依此类推)。仲裁(居间调停、裁判)。
◎ 姓。
详细字义
◎ 仲 zhòng
〈形〉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中。中亦声。甲骨文、金文作“中”。本义:排行第二)
(2) 同本义 [in the middle]
仲,中也。——《说文》
仲,中也,言位在中也。——《释名》
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当。——《仪礼·士冠礼》
五十以伯仲,周道也。——《礼记·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谓之且字,且,荐也。表之以字,所以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礼二十为字之时,即兼伯仲叔季呼之, 周礼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则笄而字即称伯姬、仲姬。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甫《咏怀古迹》
孰与仲多。——清· 黄宗羲《原君》
(3) 又如:仲子(对兄弟中排行第二者的尊称;次子);仲兄(次兄;二哥);仲年(次年,第二年);仲弟(二弟);仲叔(兄弟中排行第二者)
(4) 假借为中。时序、位次居中的,特指每季的第二个月 [second;second month in a season]
以殷仲春。——《书·尧典》
律中仲吕。——《礼记·月令》
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逸周书·周月》
(5) 又如:仲月(每季的第二个月);仲商(即仲秋);仲阳(即仲春);仲吕(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称“小吕”)
词性变化
◎ 仲 Zhòng
〈名〉
姓
[①][zhòng]
[《廣韻》直衆切,去送,澄。]
“中3”的今字。
(1)中,中间、居中的。
(2)次、第二。指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古时兄弟姐妹排行常以伯(孟)、仲、叔、季为序。
(3)古乐器名。
(4)姓。春秋鲁有仲由。见《左传·定公十二年》。
【卷八】【人部】仲
中也。从人从中,中亦聲。直衆切
仲,仲裁。字形采用“人、中”会义,“中”也作声旁。
中也。 * 通同。伯仲叔季爲長少之次。伯仲見於此。子部曰。季,少偁也。叔則少之假借字也。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者,爲之且字也。且字也者,若尼甫,嘉甫是也。五十以伯仲。乃偁伯某甫,仲某甫。以伯仲而後成字。伯仲之下一字爲且字。且者,薦也。爲伯仲之薦也。伯仲生而已定。故士冠禮字辭曰。伯某甫。雖定此字。而五十以前但偁某甫也。女子筓而字。則曰伯姬,曰仲姬。毛傳於大明曰。仲,中女也。於燕燕曰。仲,字也。皆言婦人也。二傳其實一也。古中仲二字互通。从人中。中亦聲。直衆切。九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仲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唐朝·杜甫《夏夜叹》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近代·秋瑾《九日感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宋朝·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宋朝·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宋朝·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发音】bó zhòng shū jì
【解释】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发音】bó xūn zhòng chí
【解释】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出处】《诗经小雅 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发音】sǐ zhū gé xià zǒu shēng zhòng dá
【解释】指人虽死,余威犹在。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出处】《晋书·宣帝纪》:“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发音】sǐ zhū gé néng zǒu shēng zhòng dá
【解释】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人虽死,余威犹在
【出处】傅専《题自书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横卷》诗:“君不闻‘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千古奇事真堪诧。”
岑仲勉( 仲勉, 广东顺德人),历史学家。名铭恕、汝懋,1912年毕业于北京高等专门税务学校。作财政、税务、邮政职员,工余潜心研读史书,并发表多篇论文和专著。遂得陈垣推荐,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研究员。1948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在历史考证、西北史地和隋唐史研究方面成果甚丰。著有《佛教天竺考释》、《黄河变迁史》、《先秦史》、《隋唐史》、《西周社会制度问题》、《府兵制度研究》、《西周文史论丛》、《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隋书求是》、《岑仲勉学术论文集》等。
董仲舒(前179—前104, 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少治《春秋公羊传》,景帝时任博士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他以贤良上《天人三策》,建议非孔子之学,皆绝其道武帝采纳其议,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以后两千余年思想正宗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之说,将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连结成一体,形成一种封建神学思想体系宣扬“天人感应”说与“君权神援”论提倡“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并主张抑制兼并,设立太学曾任江都相和胶西王相后病免著有《春秋繁露》(,参见《史记)
管仲(?—前645, 仲, 春秋时颍上(今属安徽)人), 即管敬名夷吾,初事齐公子纠,后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相,进行改革,分国都为十五士乡和六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以士乡的乡里组织为军事编制,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实行按土地好坏分等收税,大力发展渔盐事业。并用官府力量铸造、管理货币,通货积财,因而国富兵强。辅佐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相号召,北伐山戎,南伐荆楚。九会诸侯,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参见《国语·齐语》)
许仲琳( 南直隶应天府(今南京)人),明代小说家号钟山逸叟,约生活于嘉靖末年,生平事迹不详,相传《封神演义》是由他编辑成书的《封神演义》是以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博采民间传说,并加上作者的虚构而加工创作的,大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以殷周斗争和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为线索,揭露纣王荒淫无道、听信奸邪、杀妻灭子、造虿盆、剖孕妇、敲骨髓的暴行;又写出周武王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兴兵伐纣,后终于在众神的支持下,翦灭了商王朝,使正义战胜了邪恶小说还敢于违背君臣、父子的封建伦理道德,如写姜子牙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主张,号召诸侯“吊民伐罪”,还写哪吒剔骨还肉、追杀生父的故事,具有反封建伦理道德的进步意义因此,《封神演义》中的一些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其中塑造的一些人物形象,仍活跃在当今舞台上,书中的宿命论思想贯串全书始终竭力宣扬封建统治阶级的“仁政”,抹杀了封建统治者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和斗争宣扬了“女人祸水”的封建陈腐思想在艺术方面,人物刻画不典型,缺乏个性,一些故事情节雷同、语言乏味
黄仲昭(1435—1508, 行, 莆田(今属福建)人), 名潜,性格端庄慎谨。成化二年(1466)进士。官编修。与章懋、庄昶直谏被杖责,贬湘潭知县。走在路上因谏官进言,改任他为南京大理评事。守孝期满,因要养亲,遂不出仕。弘治改元,因推荐敦促,授江南提学佥事。久之再乞休,专门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
孙仲秋,自2002年,跟随黑龙江省曲艺团相声培训班学习,经宗成滨,刘彤,王殿云等众多老师指点。毕业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为北京曲艺团话剧、影视剧演员,代表作品有《胭脂》、《秀才遇到兵》、《战雷》等。
张春仲,演员,曾参演电影《福尔摩斯与中国女侠》。
朱仲春,中国内地男演员。在表演上基本功扎实,肯下功夫并非常善于挖掘人物角色的深度,且非常吃苦耐劳,在表演过程中不仅把角色演绎的生活化,准确的把握人物性格,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变形和夸张。
罗仲谦,1984年8月28日出生,中国香港男演员,于2001年大埔官立中学中五毕业。2005年出演第一部电影《阿嫂》,2010年出演都市情感爱情电影《婚前试爱》担任男主角;2012年出演电视剧《Oncall36小时》获得TVB45周年万千星辉颁奖典礼最佳男配角提名。2013年主演电视剧《冲上云霄2》和《On Call 36小时Ⅱ》,并出演古装神话武侠电影《大闹天宫》。2014年参演电影《第七谎言》。2016年2月8日,参演的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全国正式上映。
范仲恒,中国香港知名演员,参演了《巨轮2》、《愛回家》等影视剧作品。
邵仲衡,1964年2月24日出生于广东番禹,香港演员,主持人。
在无线的古装戏《大地飞鹰》中高层指定邵仲衡担当主角(班察巴那),就连现在大红大紫的郭天王城城在里面也只是饰演一个只有几分钟戏份的独眼侠。在“无线”的日子,邵仲衡不俗的外貌受到不少监制的青睐,参演了许多重头戏,在TVB台庆剧《大时代》中由邵仲衡饰演的丁孝蟹也算是主要人物之一。他的冷酷男人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扮演他的邵仲衡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黄仲昆,男,1958年11月2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歌手、演员。曾出演过电视剧和出过唱片,他就是1994年凭《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红透歌坛的原唱歌星。演过电视、电影、甚至演过一部三级电影《孽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