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字笔画有11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绿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 蓝和黄混合成的颜色,一般草和树叶呈现这种颜色:绿色。绿叶。绿灯。绿化。绿洲。绿茶。绿地。绿茸茸。绿水青山。
详细字义
◎ 绿
緑 lù
〈名〉
(1) 通“菉”。一种野菜 [hispid arthraxon]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诗·小雅·绿竹猗猗》
(2) [文]∶帝王受命的符箓。后作“箓” [book of prophecy]
河出绿图,地出乘黄。——《墨子》
(3) 又用于绿林(绿林山)、绿营(清代汉人地方武装)、鸭绿江等
(4) 另见 lǜ
词性变化
◎ 绿
綠 lǜ
〈动〉
(1) 呈现绿色 [present green]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绿化(种植花、草、树木,使周围一片碧绿,在城市可以使环境优美卫生,在山区可防止水土流失);绿浮(指绿茶泡出的液汁);绿油(用油彩饰为绿色);绿意(指春天草木葱翠的气象);绿威威(形容呈现一片绿色)
(3) 另见 lù
[①][lǜ]
[《廣韻》力玉切,入燭,來。]
“綠1”的新字形。“绿1”的繁体字。
(1)青黄色。
(2)变为绿色;使变绿。
(3)乌黑发亮的颜色。一般用于形容鬓发。
(4)指绿色的东西。
(5)化学元素氯的旧译。
[②][lù]
[《廣韻》力玉切,入燭,來。]
“绿2”的繁体字。
(1)通“菉”。草名,即王刍,又名荩草。参见“緑2竹”、“緑2蕙”。
(2)通“箓”。帝王自称其所谓天赐的符命之书。参见“緑2圖”。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唐朝·李洞《绣岭宫词(春日迟迟春草绿)》
冰泮寒塘水绿,雨余百草皆生。。—— 唐朝·韦应物《三台·冰泮寒塘水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南北朝·沈约《咏芙蓉》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清朝·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先秦·佚名《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北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其三》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宋朝·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唐朝·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鞭影落春堤,绿锦鄣泥卷。—— 清朝·纳兰性德《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宋朝·陆游《沈园二首》
【发音】cǎn lǜ shào nián
【解释】惨绿:浅绿,指服色。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
【出处】唐 张固《幽闲鼓吹》:“喜曰:‘皆尔之俦也,不足忧矣!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答曰:‘补阙杜黄裳。’”
【发音】cǎn lǜ nián huá
【解释】指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
【出处】清 龚自珍《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诗之七:“十年提倡受思身,惨绿年华记忆真。”
【发音】cǎn lü chóu hóng
【解释】绿:绿叶;红:红花。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
【出处】宋 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发音】chóu hóng yuàn lǜ
【解释】见“愁红惨绿”。
【出处】宋·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诗:“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张植绿,来自浙江温州的新生代演员,内陆知名童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早于3岁时其就参与了广告拍摄而出道,七岁时就活跃于演艺圈中,参演了众多影视剧作品,代表作品有《无敌小飞猪》、《错爱2》、《妈妈我爱你》、《春天后母心》、《大当家》、《最美的时光》、《乌龙闯情关》等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