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字笔画有11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绿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 蓝和黄混合成的颜色,一般草和树叶呈现这种颜色:绿色。绿叶。绿灯。绿化。绿洲。绿茶。绿地。绿茸茸。绿水青山。
详细字义
◎ 绿
緑 lù 
〈名〉
(1) 通“菉”。一种野菜 [hispid arthraxon]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诗·小雅·绿竹猗猗》
(2) [文]∶帝王受命的符箓。后作“箓” [book of prophecy]
河出绿图,地出乘黄。——《墨子》
(3) 又用于绿林(绿林山)、绿营(清代汉人地方武装)、鸭绿江等
(4) 另见 lǜ 
词性变化
◎ 绿
綠 lǜ 
〈动〉
(1) 呈现绿色 [present green]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绿化(种植花、草、树木,使周围一片碧绿,在城市可以使环境优美卫生,在山区可防止水土流失);绿浮(指绿茶泡出的液汁);绿油(用油彩饰为绿色);绿意(指春天草木葱翠的气象);绿威威(形容呈现一片绿色)
(3) 另见 lù 
[①][lǜ]
[《廣韻》力玉切,入燭,來。]
“綠1”的新字形。“绿1”的繁体字。
(1)青黄色。
(2)变为绿色;使变绿。
(3)乌黑发亮的颜色。一般用于形容鬓发。
(4)指绿色的东西。
(5)化学元素氯的旧译。
[②][lù]
[《廣韻》力玉切,入燭,來。]
“绿2”的繁体字。
(1)通“菉”。草名,即王刍,又名荩草。参见“緑2竹”、“緑2蕙”。
(2)通“箓”。帝王自称其所谓天赐的符命之书。参见“緑2圖”。
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 宋朝·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唐朝·李益《塞下曲·其一》
人不见,春在绿芜中。—— 宋朝·祖可《小重山·谁向江头遗恨浓》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宋朝·葛长庚《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 宋朝·洪咨夔《眼儿媚·平沙芳草渡头村》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 唐朝·李白《阳春歌(长安白日照春空)》
前度绿阴载酒,枝头色比舞裙同。—— 元朝·王沂孙《庆清朝·榴花》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清朝·曹雪芹《菱荇鹅儿水》
春愁凝思结眉心,绿绮懒调红锦荐。—— 唐朝·顾敻《玉楼春·拂水双飞来去燕》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 清朝·左辅《浪淘沙·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发音】qīng shān lǜ shuǐ
【解释】泛称美好山河。
【出处】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
【发音】qīng zhī lǜ yè
【解释】①青绿色的枝叶。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②比喻年轻。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
【发音】miàn hóng miàn lǜ
【解释】见“面红面赤”。
【出处】《廿载繁华梦》第九回:“自己进他门以来,未有半点面红面绿,他不负我,我怎好负他?”
【发音】yán dān bìn lǜ
【解释】见“颜丹鬓绿”。
【出处】清·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酌我五石云母钟,我能令公颜丹鬓绿而与年少争光风。”
张植绿,来自浙江温州的新生代演员,内陆知名童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早于3岁时其就参与了广告拍摄而出道,七岁时就活跃于演艺圈中,参演了众多影视剧作品,代表作品有《无敌小飞猪》、《错爱2》、《妈妈我爱你》、《春天后母心》、《大当家》、《最美的时光》、《乌龙闯情关》等剧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