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字五行属性是“水”,适合生辰八字缺水的孩子起名使用;
凛字笔画有15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凛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凛字不是常用字;
◎ 寒冷:凛冽。凛凛。
◎ 严肃,严正有威势:凛然。凛若冰霜。
详细字义
◎ 凛
凛 lǐn
〈形〉
(1) (形声。从仌( bīng)冰。禀( bǐng)声。本义:剌骨的寒冷)
(2) 同本义 [cold]
癛,寒也。从欠,廩声。字亦作凛。又作懔。——《说文》
其性为凛。——《素问·五运行大论》。注:“寒也。肾之性也。”
寒则凛冻。——《风俗通·究通》
凛凛寒风升。——潘岳《悼亡诗》
凛秋暑退,熙春寒往。——潘岳《闲居赋》
(3) 又如:凛冽(非常寒冷);凛栗(因寒冷而颤抖);凛秋(寒冷的秋天);凛气(寒气);凛寒(寒冷)
(4) 严肃而可敬畏 [severe; awe-inspiring]
凛者,颜色惧貌。——《埤苍》
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 又如:凛凛敛敛(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子);凛如(严肃);凛严(严肃);凛畏(敬畏);凛如(令人敬畏);凛严(敬畏的样子)
(6) 畏惧 [afraid]
凛乎其不可留也。——苏轼《后赤壁赋》
(7) 又如:凛畏(畏惧);凛栗(恐惧;惊恐)
[①][lǐn]
[《廣韻》力稔切,上寢,來。]
亦作“凜1”。亦作“澟1”。
(1)寒冷;冷战。
(2)严肃;庄严。
(3)可敬;畏惧。
(4)同“廩”。积高。参见“凛坎”。
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 宋朝·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宋朝·陆游《落梅(醉折残梅一两枝)》
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 宋朝·张淑芳《满路花·冬》
【发音】lǐn rán zhèng qì
【解释】凛然: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正气:正直的气概。形容极威严的英雄气概,使人敬畏
【出处】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您当时神态是那样地严肃,坦然,眉宇间凛然正气,使我仅有的一点疑问如烟消云散了。”
【发音】lǐn ruò bīng shuāng
【解释】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出处】宋 曾巩《酬柳国博》诗:“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
【发音】lǐn ruò qiū shuāng
【解释】同“凛若冰霜”。
【出处】唐·刘知畿《史通·杂说上》:“谈恩惠是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若秋霜。”
【发音】dà yì lǐn rán
【解释】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出处】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