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讥笑。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嗤之以鼻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对错误言行的蔑视。
1.这年头人们开始对家庭生活和家庭制度嗤之以鼻,再下一步他们就该抛弃一切,搞黑人和白人通婚了。
2.她对暗示她在说谎的言论嗤之以鼻。
3.他这种不知羞耻的行为,令人嗤之以鼻。
4.小强在台上演讲没几分钟,小刚就嗤之以鼻,溜出了会场。
5.她和她的家人都酷爱读书。他们甚至连当时被嗤之以鼻的小说都要读。
6.只要是稍有思想,稍有骨气的人,对他说的这番话都会嗤之以鼻的。
7.在这个行业中,空想家们总是对别人的想法嗤之以鼻,创新的准备使微软具有了破坏性的优势。
8.有其他男士在场的情况下,这种语调通常会被嗤之以鼻。
9.他这种慷他人之慨的做法,让人嗤之以鼻。
10.也许这并不是他的错,但他的行为仍然叫人嗤之以鼻。
嗤之以鼻的鼻子应该是皱皱起来,鼻孔放大向上的样子。
怒火中烧,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