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听而不闻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1.我很多年都没有骂过人了,不知道怎么骂人,你要讨厌另一个人的话,建议你对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直接无视。
2.你怎么听而不闻呢?我给你说了半天,你连一句话都不说。
3.对于今天这事,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4.发怒要有分寸,不要不顾一切地乱发泄,免得影响效果和分量,若让不经思考的大声斥责成为家常便饭,人们对此就会如同秋风过耳,听而不闻;发怒时不要漫无目标,对谁抱怨,就要让谁听见。
5.这个可能是秉性问题,讽刺无济于事,弄不好会弄巧成拙。如果没有实质性问题,仅仅是玩笑一下,你完全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过分的时候就严厉告诫他,警告他。
6.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7.有塞耳机的习惯,对一些杂言,听而不闻.
8.有12年的光景,我国不幸有个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所作为的政府.
9.遗憾的是,这种听而不闻的现象是人类常犯的过失.
10.所以,在修炼中,要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眼不斜视,耳不旁听,人耳即流的态度。
【词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读音】:shì ér bù jiàn,tīng ér bù wén
【释义】:虽然睁着眼睛,但看不见;虽然长着耳朵,但没听到声音。
【出处】:《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 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同义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例句】:①英雄人物即使就在他眼前,他也会视而不见的。 ——秦牧《核心》
②他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自己的本领不够,所以最佳的做法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才为上策。
祈视而不见,将“视”字去掉见,“礻”听而不闻将“听”去掉口,“斤”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语出大学修身首先要修心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达到此四条 与天地一体 万物同源 便是 有心观物 万物可见 事事聆听 酒肉皆食 无我 无人 无众生 无寿者 谁做到了 去终南山上 空谷幽兰
听而不闻,并非冷漠,麻木不仁,而是宽容。
视而不见,岂是傲慢。当机立断,是为善念。